愛
簡體愛字的筆畫:10畫;繁體愛字筆畫:13畫。
(愛,愛)
ài
ㄞˋ
〔《廣韻》烏代切,去代,影。〕
1.待人或物的深厚真摯感情。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﹝孔子﹞徐行翔佯而歸,絕學捐書,弟子無挹於前,其愛益加進。”
《禮記·禮運》:“何謂人情?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。”
唐韓愈《原道》:“博愛之謂仁。”
明文徵明《祭施行人母文》:“豈曰能相,亦教弗弛;愛不揜嚴,是成令子。”
毛澤東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·結論》:“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。”
2.指具有深厚真摯的感情。
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兄愛而友,弟敬而順。”
《後漢書·陳敬王羨傳》:“肅宗性篤愛,不忍與諸王乖離,遂皆留京師。”
3.仁惠。
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及子產卒,仲尼聞之,出涕曰:‘古之遺愛也。’”按《史記·鄭世家》引此語,裴駰集解引賈逵曰:“愛,惠也。”
宋張孝祥《水調歌頭·送劉恭父趨朝》詞:“回首楚樓千裏,遺愛滿瀟湘。”
4.喜歡,愛好。
《論語·顏淵》:“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。”
唐杜甫《戲為六絕句》之五:“不薄今人愛古人,清詞麗句必為鄰。”
元耶律楚材《過金山和人韻》之三:“我愛長天漢家月,照人依舊一輪明。”
明李贄《復士龍悲二母吟》:“近聞此孫不愛讀書,稍失色養於二大母。”
魯迅《準風月談·夜頌》:“愛夜的人要有聽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,自在暗中,看一切暗。”
5.指所喜愛的人。
《韓非子·主道》:“是故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,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。”
唐韋應物《送元錫楊淩》詩:“端居意自違,況別親與愛。”
6.仰慕。
《鶡冠子·能大》:“一者,德之賢也;聖者,賢之愛也。”
陸佃解:“愛,猶慕也。”
唐韓愈《與鄂州柳中丞書》之二:“其所以服人心,在行事適機宜,而風采可畏愛故也。”
7.愛護,關心。
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故君人者,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。”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慕賢》:“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左丞,匡維主將,鎮撫疆埸,儲積器用,愛活黎民,隱若敵國矣。”
清羅澤南《又答高旭堂書》:“前辱手書,具悉愛我厚意。”
8.憐惜;愛惜。
《左傳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愛其二毛,則如服焉。”
《晏子春秋·諫上四》:“公曰:章諫吾曰:‘願君之廢酒也!不然,章賜死。’如是而聽之,則臣為制也;不聽,又愛其死也。”
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:“夫鴈順風以愛氣力。”
9.捨不得;吝惜。
《論語·八佾》:“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。子曰:‘賜也!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。’”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百姓皆以王為愛也,臣固知王之不忍也。”
趙岐註:“愛,嗇也。”
金王若虛《焚驢誌》:“殺我而有利於人,吾何愛一死。”
清顧炎武《讀〈隋書〉》:“史稱帝於賞賜有功,並無所愛。”
10.指男女間之愛戀。
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“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。”
高誘註:“愛,猶通也。”
漢蘇武《詩》之三:“結髮為夫妻,恩愛兩不疑。”
11.容易發生某種變化;常常發生某種行為。
秦兆陽《姚良成》:“咋不是!那壞蛋們盡壓低價錢,不賣,果子擱著愛壞;賣,不合算。”如:這孩子愛哭。
12.對別人的女兒的尊稱。
唐裴同亮《唐故清河郡夫人張氏墓誌銘》:“夫人張氏,府君賈秀曾孫,遊擊利休之愛。”如:令愛。
13.通“薆”。隱蔽;障蔽。
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通人闇於好惡兮,豈愛惑之能剖。”
14.通“曖”。參見“愛景”。
阅读:319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