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泚

泚字的筆畫:9畫;

I

ㄘˇ

〔《廣韻》雌氏切,上紙,清。〕

〔《廣韻》千禮切,上薺,清。〕

1.鮮明貌。

《詩·邶風·新臺》:“新臺有泚,河水瀰瀰。”

鄭玄箋:“泚,鮮明貌。”按,《說文·玉部》“玼”字下引《詩》:“新臺有玼。”

馬瑞辰謂“泚”訓玉色鮮明,“泚”為“玼”之假借。參閱馬瑞辰《毛詩傳箋通釋·邶風·新臺》。

2.冒汗;汗出貌。
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其顙有泚,睨而不視。”

趙岐註:“泚,汗出泚泚然也。”

元劉壎《隱居通議·文章五》:“吾儕小人,手舌俱廢,拜顙有泚,求之夢寐。”

清周亭工《書影》卷四:“宋漕使程大昌築祠堂曰友教。按三吳文學自子遊,豫章文學自滅明。

天啟末,豫章兩臺改滅明祠祠璫,視大昌泚否!”

3.清澈。

《說文·水部》:“泚,清也。”參見“清泚”

4.指清水。

唐張九齡《龍池聖德頌·靈泉》:“靈泉有泚,其深無底。”

宋楊萬裏《丁酉初春和張欽夫榕溪閣五言》:“垂手掬寒泚,移床聽涼颼。”

清郭儀霄《拾蘆根》詩:“蘆根如刀血盈指,拔得蘆根淚如泚。”

5.漬,蘸。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郭生》:“﹝郭生﹞又積窗課廿餘篇,待質名流。晨起,見翻攤案上,墨汁濃泚殆盡。”參見“泚筆”。

6.指塗抹。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郭生》:“﹝郭生﹞自以屢拔前茅,心氣頗高,以是益疑狐妄。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,狐又盡泚之。”

7.方言。指因風的作用而水分蒸發。

《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作品選集·五千一》:“深翻土,二尺多厚地發宣,說宣不很宣,稍微有點宣,很宣了恐怕颳風把地泚幹。”

II

ㄗˇ

〔《集韻》蔣氏切,上紙,精。〕

古水名。

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﹝崇吾之山﹞西北三百裏,曰長沙之山,泚水出焉,北流註於泑水。”

阅读:1228

●泚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