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憲

簡體憲字的筆畫:9畫;繁體憲字筆畫:16畫。

(憲,憲)

I

xiàn

ㄒ〡ㄢˋ

〔《廣韻》許建切,去願,曉。〕

1.法令;法度。

《書·說命下》:“監於先王成憲,其永無愆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視先王成法,其長無過。”

《管子·立政》:“憲既布,有不行憲者,謂之不從令,罪死不赦。”

《北史·隋紀下·煬帝》:“強毅正直,執憲不撓。”

《警世通言·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“孔夫子刪述六經,垂憲萬世。”

2.典範,榜樣。

《書·蔡仲之命》:“爾乃邁跡自身,克勤無怠,以垂憲乃後。”

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:“文武吉甫,萬邦為憲。”

朱熹集傳:“憲,法也……能文能武,則萬邦以之為法矣。”

3.曆法。

《管子·立政》:“正月之朔,百吏在朝,君乃出令布憲於國;五鄉之師,五屬大夫,皆受憲於太史。”

尹知章註:“憲,所以察時令。”

清章學誠《文史通義·易教上》:“夫懸象設教與治憲授時,天道也。”

清章學誠《文史通義·易教中》:“憲之薄蝕盈虧有象可驗。”

4.指推步,推算曆數。

5.憲法的省稱。

朱執信《論滿洲雖欲立憲而不能》:“今之非革命者,則曰:立憲易,革命難。”

6.公布;揭示。

《周禮·地官·鄉大夫》:“正歲,令群吏攷法於司徒以退,各憲之於其所治之國。”

《國語·楚語下》:“龜足以憲臧否,則寶之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國語下》:“憲者,表也,表臧否以示人。”

宋王安石《原教》:“藏於府,憲於市,屬民於鄙野。”

7.效法。

《書·說命中》:“惟天聰明,惟聖時憲。”

孔傳:“憲,法也·言聖王法天以立教於下。”

《三國誌·蜀誌·郤正傳》:“俯憲坤典,仰式乾文。”

明方孝孺《禦書贊》:“聖人憲天,與天同德。”

清馮班《鈍吟雜錄·正俗》:“李太白遠憲《詩》《騷》,割截三祖;近法鮑明遠,而恢廓變化過人。”

8.思慮。

《禮記·學記》:“發慮憲,求善良。”

俞樾《群經平議·大戴禮記二》:“《學記》以‘發慮憲,求善良’為對文。良猶善也,則憲猶慮也。

原憲字子思,是憲有思義。”

9.方法。

《管子·宙合》:“其處大也不究,其入小也不塞,猶跡求履之憲也。”

尹知章註:“憲,法也,擬跡而求履法。”

10.彈劾。

《南齊書·沈沖傳》:“中丞案裁之職,被憲者多結怨。”

11.指司刑獄的中央、地方機構或官員。如唐代稱刑部為憲部,宋代的提點刑獄司及提刑別稱憲。

宋劉斧《青瑣高議·瓊奴記》:“父為淮南憲,所至不避貴勢。”

宋周必大《二老堂雜誌·憲臺》:“憲部,刑部也;憲臺,禦史臺也。今直以諸路刑獄為憲。”

清錢大昕《十駕齋養新錄·帥漕憲倉》:“宋則有帥漕憲倉四司……憲謂提點刑獄司。”參見“憲部”。

12.舊指朝廷委駐各行省的高級官吏。如清代稱巡撫、藩司、臬司為三大憲。引申為對上司的尊稱。

清黃六鴻《福惠全書·蒞任·稟帖贅說》:“近閱邸報,黃運二河一時並急,所費金錢動以百萬,上廑九重之宵旰,下煩各憲之馳驅。”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二回:“﹝司事﹞拿了手本,來船還隔著一尺多遠,便一躍而過,直到大餐間稟見請安,恭迎憲太太、憲姨太太。”

13.喜樂貌。參見“憲憲”。

14.通“軒”。高起,擡起。
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《武》坐致右憲左,何也?”鄭玄註:“憲,讀為‘軒’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軒,起也。”

孫希旦集解:“愚謂《武》坐致右軒左,謂《武舞》五成之時,舞者之坐致右膝於地,而軒起其左足也。”

唐柳宗元《非國語上·律》:“‘致右憲左’,‘久立於綴’,皆《大武》之形也。”

15.姓。

漢有憲義渠。見《急就篇》卷二。

II

xi·n

ㄒ〡ㄢˇ

〔《集韻》呼典切,上銑,曉。〕

通“顯”。

1.明顯。參見“憲憲”。

2.猶皇。舊時對先人的美稱。參見“憲考”。

阅读:1532

●憲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