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墨

墨字的筆畫:15畫;

I

ㄇㄛˋ

〔《廣韻》莫北切,入德,明。〕

1.用於書寫、繪畫的黑色顏料。

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宋元君將畫圖,眾史皆至,受揖而立,舐筆和墨,在外者半。”

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墨》:“上古無墨,竹挺點漆而書,中古方以石磨汁,或雲是延安石液,至魏晉時始有墨丸,乃漆煙松煤夾和為之。”
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八回:“一丸墨是磨滅了,一枝筆是磨禿了!”

2.泛指書寫繪畫顏料,不限於黑色的。如墨水,銀朱墨。

3.黑色。

唐韓翃《送劉將軍》詩:“青巾校尉遙相許,墨鎙將軍莫大誇。”

《西遊補》第四回:“一隻粉琉璃桌子,桌上一把墨琉璃茶壺。”

4.蔽塞,黑暗。
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《詩》雲:‘墨以為明,狐貍而蒼。’此言上幽而下險也。”

楊倞註:“墨,謂蔽塞也。”

王先謙集解:“郝懿行曰:‘墨者,幽闇之意。’《詩》言以闇為明,以黃為蒼,所謂玄黃改色,馬鹿易形也。”

5.氣色晦暗。

《左傳·哀公十三年》:“肉食者無墨。今吳王有墨,國勝乎?”杜預註:“墨,氣色下。”

清汪中《哀鹽船文》:“死氣交纏,視面惟墨。”

6.貪汙;不廉潔。

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:“己惡而掠美為昏,貪以敗官為墨,殺人不忌為賊。”

杜預註:“墨,不潔之稱。”

《新唐書·南蠻傳中·南詔》:“大中時,李琢為安南經略使,苛墨自私,以鬥鹽易一牛,夷人不堪。”

清褚人穫《堅瓠首集·鑼鼓詩》:“至正間,上下以墨為政,風紀之司,贓汙狼藉。”

7.指詩文書畫等。

唐孟浩然《還山貽湛法師》詩:“墨妙稱古絕,詞華驚世人。”

明田汝成《西湖遊覽誌餘·藝文賞鑒》:“世間宜假不宜真,如錢唐八月潮,西湖雪後諸峰,極天下偉觀,二三子當面蹉過,卻求玩道人數點殘墨,何耶?”清錢泳《履園叢話·收藏·宋》:“其書雖草草不經意,實君謨妙墨也。”

8.古代五刑之一。以刀刺面、染黑為記。

《藝文類聚》卷五四引三國魏傅幹《肉刑議》:“經有墨劓剕割之制。”參見“墨辟”。

9.謂喪儀穿黑色的喪服。

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墨以葬文公,晉於是始墨。”

楊伯峻註:“謂著黑色喪服以葬文公也。

晉自此以後用黑色衰絰為常,襄二十三年《傳》雲‘公有姻喪,王鮒使宣子墨縗冒絰’可證。”

10.繩墨。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鬥線。引申為準則、法度。

《楚辭·九辯》:“何時俗之工巧兮,背繩墨而改錯。”

《孫子·九地》:“踐墨隨敵,以決戰事。”

張預註:“循守法度,踐履規距,隨敵變化,形勢無常,乃可以決戰取勝。墨,繩墨也。”

漢揚雄《太玄·法》:“物仰其墨,莫不被則。”

《晉書·劉毅傳》:“正色立朝,舉綱引墨。”

11.古人燒灼龜甲以視吉兇。其粗大的正縫謂之“墨”。

《周禮·春官·占人》:“史占墨,蔔人占坼。”

鄭玄註:“墨,兆廣也;坼,兆舋也。”
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蔔人定龜,史定墨。”

孫希旦集解:“凡蔔以火灼龜,視其裂紋,以占吉兇。其巨紋謂之墨,其細紋旁出者謂之坼。謂墨者,蔔以墨畫龜腹而灼之,其從墨而裂者吉,不從墨而裂者兇。”

12.燒田。

《文選·枚乘〈七發〉》:“僥墨廣博,觀望之有圻。”

李善註:“墨,燒田也。言逐獸於燒田廣博之所,而觀望之有圻堮也。”

13.古度量單位。五尺為墨。參見“墨丈”。

14.墨家的簡稱。

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孔墨之後,儒分為八,墨離為三。”

唐韓愈《原道》:“不入於楊,則入於墨。”

郭沫若《十批判書·孔墨的批判》:“孔與墨雖然沒有這樣被人神化,而在各自的門戶內是充分被人聖化了的。”

15.通“默”。靜默;謙退。

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故口可劫而使墨雲,形可劫而使之詘申。”

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眴兮窈窈,孔靜幽墨。”

裴駰集解引王逸曰:“墨,無聲也。”

漢揚雄《太玄·盛》:“盛不墨,失冥德。”

範望註:“墨,謙也。”

16.姓。

《通誌·氏族四·以名為氏》:“《姓纂》雲,孤竹君之後,本墨臺氏,後改為墨氏。”

II

méi

ㄇㄟˊ

〔《集韻》旻悲切,平脂,明。〕

義未詳。

III

mèi

ㄇㄟˋ

〔《集韻》莫佩切,去隊,明。〕

毀謗。

《集韻·去隊》:“讒言敗善曰墨。”

阅读:2187

●墨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