均輸

ok8.org > 詞典 > 均輸

(均輸,均輸)

1.漢武帝實行的一項經濟措施。在大司農屬下置均輸令、丞,統一徵收、買賣和運輸貨物。

漢桓寬《鹽鐵論·本議》:“往者郡國諸侯,各以其物貢輸,往來煩雜,物多苦惡,或不償其費;故郡國置輸官以相給運,而便遠方之貢,故曰均輸。”

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桑弘羊為大農丞,筦諸會計事,稍稍置均輸以通貨物矣。”

裴駰集解引孟康曰:“謂諸當所輸於官者,皆令輸其土地所饒,平其所在時價,官吏於他處賣之,輸者既便而官有利。”

郭沫若《中國史稿》第三編第三章第二節:“均輸平準就是調劑運輸和平抑物價。”

2.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。於神宗熙寧二年(公元1069年)實行,授權主管六路財賦和茶、鹽、礬、酒稅的發運使,凡朝廷所需之貨物,儘量在廉價處或近地收購,存儲備用。

《宋史·王安石傳》:“均輸法者,以發運之職改為均輸,假以錢貨,凡上供之物,皆得徙貴就賤,用近易遠,預知在京倉庫所當辦者,得以便宜蓄買。”

《宋史·食貨誌下》:“均輸之法,所以通天下之貨,制為輕重斂散之術,使輸者既便,而有無得以懋遷焉。”

3.明末的苛稅之一。

《明史·李自成傳》:“是時,秦地所徵曰新餉,曰均輸,曰間架,其目日增,吏因緣為姦,民大困。”

4.古代倉名。

漢袁康《越絕書·外傳記吳地傳》:“吳兩倉,春申君所造。西倉名曰均輸,東倉周一裏八步。”

5.古代算法。為“九數”之一。包括以田地的多少、人戶的上下求賦稅;以道路的遠近、負載的輕重求腳費;以物價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數等。

《九章算術·均輸》:“均輸以禦遠近勞費。”

劉徽註:“按:此均輸,猶均運也。令戶率出車,以行道日數為均,發粟為輸。據甲行道八日,因使八戶共出一車;乙行道十日,因使十戶共出一車;計其在道,則皆戶一日出一車,故可為均平之率也。”

阅读:1176

●均輸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