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持
1.雙方對立、爭持,互不相讓。
《戰國策·魏策四》:“秦、趙久相持於長平之下而無決。”
《陳書·高祖紀上》:“我師已老,將士疲勞,歷歲相持,恐非良計。”
宋蘇軾《試館職策題》之三:“此三者皆安危之所係,利害相持而未決者也。”徐遲《在高爐上》:“人都疲倦透頂,情緒越來越低,兩種意見相持不下。”
2.互相扶持、抱持。
《韓詩外傳》卷二:“群臣皆相持而歌。”
宋蘇軾《王中父哀詞》:“軾自黃州量移汝海,與中父之子沇子相遇於京口,相持而泣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六四回:“﹝賈母﹞見了尤氏婆媳,不免又相持大痛一場。”
3.互相依存。
《韓非子·功名》:“名實相持而成,形影相應而立,故臣主同欲而異使。”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官制象天》:“求天數之微莫若於人,人之身有四肢,每肢有三節,三四十二,十二節相持而形體立矣。”
4.互相牽制。
《北史·周室諸王傳論》:“料其輕重,間以親疏,首尾相持,遠近為用,使其位足以扶危,其權不能為亂。”
5.相打;交戰。
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斬崔寧》:“那人也不回話,照面一拳。
劉官人側身躲過,便起身與這人相持。”
元關漢卿《五侯宴》第三摺:“今差賊將王彥章,領十萬軍兵搦俺相持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四三回:“這潑邪!果然無狀。且不要教孫大聖與你對敵,你敢與我相持麽?”
阅读:111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