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侖

ok8.org > 詞典 > 昆侖

(昆侖,昆侖)

I

1.山名。在西藏、新疆和青海之間。海拔6,000米左右,多雪峰、冰川。

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經紀山川,蹈騰昆侖,排閶闔,淪天門。”

高誘註:“昆侖,山名也。在西北,其高萬九千裏。”

陳毅《崑侖山頌》詩:“昆侖魄力何偉大,不以丘壑博盛名。”

2.指漢代汶上明堂的通道。

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濟南人公玊帶上黃帝時明堂圖。明堂圖中有一殿,四面無壁,以茅蓋,通水,圜宮垣為複道,上有樓,從西南入,命曰昆侖,天子從之入,以拜祠上帝焉。”參見“昆侖道”。

3.古障塞名、一名昆侖障。

西漢置。在今甘肅省安西縣南。為宜禾都尉治所。

4.東晉南朝時指我國西南少數民族。其膚色較黑。

《南齊書·王琨傳》:“父懌不慧,侍婢生琨,名為崑崙。”按,崑崙,參閱周一良《魏晉南北朝史劄記·崑侖》。

5.我國古代泛稱今中印半島南部及南洋諸島以至東非之人為昆侖。參閱《太平禦覽》卷七八六引三國吳萬震《南州異物誌》、卷七八八引竺芝《扶南記》、唐義凈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》卷下。

6.古島嶼名。亦譯軍屯山。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的昆侖島。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之地。

《島夷誌略》和《星槎勝覽》有專條記述,《鄭和航海圖》亦有此島。

7.針灸穴位名。位於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。

《醫宗金鑒·針灸心法要訣·足三陽經總穴名》:“足太陽膀胱經,行足股後凡十九穴,左右同:至陰……昆侖,跗陽。”

II

廣大無垠貌。昆,通“渾”。

漢揚雄《太玄·中》:“昆侖旁薄,思之貞也。”

司馬光集註:“昆,音魂;侖,盧昆切。”
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一》:“元氣昆侖,充滿天地。”

阅读:1250

●昆侖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