瞻前顧後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瞻前顧後

【成語】:瞻前顧後

【拼音】:zhān qián gù hòu

【解釋】:瞻:向前看;顧:回頭看。看看前面,又看看後面。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。也形容顧慮太多,猶豫不決。

【出處】: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瞻前而顧後兮,相觀民之計極。”

【示例】:有些事情看準了就馬上去做,不要總是~,畏首畏尾。

【近義詞】:左顧右盼

【反義詞】:一往直前

【歇後語】:走上步看下步
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顧慮太多

【英文】:look round the corner

【日文】:あとさきをよく考える,優柔不斷である

【法文】:agir avec circonspection,avec précaution

【德文】:nach vorn und hinten blicken

【成語故事】:戰國時期,楚國詩人屈原懷才不遇,在官場上屢遭排斥楚懷王對他的提議置之不理,他內心分痛苦,他隻有通過詩歌來宣泄自己,在《離騷》中他寫道:“夫惟聖哲以茂行兮,茍得用士的意思" href="dictscitmkgi1ez3.html">下士。瞻前而顧後兮,相觀民之計極。”

(瞻前顧後,瞻前顧後)

1.兼顧前後。形容慮事周密做事謹慎。

楚辭·離騷》:“瞻前而顧後兮,相觀民之計極。”

後漢書·張衡傳》:“向使能瞻前顧後,援鏡自戒,則何陷於兇患乎!”

《紅樓夢》三七回:“雖然是個玩意兒,也要瞻前顧後;又要自己便宜,又要不得罪了人,然後方大家有趣。”

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十八:“他感到自己有點性急接觸湯阿英這樣的人要瞻前顧後,想的周到,做的自然,不能有絲毫的魯莽,更不能性急,要慢慢進行。”亦作“瞻顧前後”。

魯迅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故其平生,如狂濤,如厲風,舉一切偽飾陋習,悉與蕩滌,瞻顧前後,素所不知;精神鬱勃,莫可制抑力戰而斃,亦必自救其精神;不克厥敵,戰則不止。”

2.形容顧慮過多,猶豫不決。

朱子語類》卷二:“既是已前不曾做得,今便用下工夫去補填,莫要瞻前顧後,思量東西少閒擔閣一生,不知年歲之老。”

阅读:3231

●瞻前顧後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