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苦
1.辛味與苦味。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五行之義》:“金木水火雖各職,不因土,方不立,若酸鹹辛苦之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。”
宋蘇軾《東坡羹頌》:“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,皆揉洗數過,去辛苦汁。”
清金農《曲江之上雜書》詩之三:“辛苦服三苓,《本草》出袖內。”
2.窮苦;困厄。
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其民人不獲享其土利,夫婦辛苦墊隘,無所厎告。”
《宋書·徐湛之傳》:“永興公主一門嫡長,早罹辛苦。”
唐李白《寒女吟》:“昔君布衣時,與妾同辛苦。”
清劉大櫆《竇祠記》:“百姓辛苦流亡,無所控訴。”
3.辛勤勞苦。
《左傳·昭公三十年》:“吳光新得國,而親其民,視民如子,辛苦同之,將用之也。”
南朝梁何遜《宿南洲浦》詩:“幽棲多暇豫,從役知辛苦。”
金李汾《再過長安》詩:“自憐季子貂裘敝,辛苦燈前讀揣摩。”
清李漁《巧團圓·試艱》:“拼得喫些辛苦,有甚麽做不來。”
劉大白《田主來》詩:“辛苦種得一年田,田主偏來當債討。”
4.使……勞累。
《逸周書·酆保》:“商為無道,棄德刑範,欺侮群臣,辛苦百姓,忍辱諸侯。”
《宋書·竟陵王誕傳》:“大明二年,發民築治廣陵城,誕循行,有人幹輿揚聲大罵曰:‘大兵尋至,何以辛苦百姓!’”
5.憔悴貌。
南朝宋鮑照《紹古辭》之三:“辛苦異人狀,美貌改如玉。”
南朝梁陶弘景《冥通記》卷二:“其去歲十月至其今年三月,恒菜食,既辛苦疲瘦,姨母更勸令漸進,裁少少而已。”
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汪越》:“視汝頭如蓬葆,辛苦至矣,可便升車,往見汝父。”
6.辛酸悲苦。
漢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之十:“一生辛苦兮緣離別,十拍悲深兮淚成血。”
晉李密《陳情事表》:“臣之辛苦,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,皇天後土,實所共鑒。”
宋趙與時《賓退錄》卷二:“其(徐思叔)詞雲:‘……胡山不隔思歸路,隻把琵琶寫辛苦。’”
7.指身體痛苦難受。
《北齊書·徐之才傳》:“帝又病動,語士開雲:‘恨用之才外任,使我辛苦。’”元狄君厚《介子推》第四摺:“柴林下那個宰臣,教火燒了身,兀的不辛苦殺淩煙閣上人。”
《恨海》第四回:“女兒!我此刻格外辛苦了,頭暈的就同沒了主一般。”
8.套語。用於表示慰勞。
明高啟《夢鍾離兩兄》詩:“握手說辛苦,杯觴復同持。”
清梁同書《直語補證》:“人有往來行役之事,彼此相慰勞曰辛苦。”
周而復《白求恩大夫》一:“真不巧,碰到今天下雪,你太辛苦了。”
9.用於求人做事。如:這事還得您辛苦一趟。
阅读:121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