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
簡體劍字的筆畫:9畫;繁體劍字筆畫:15畫。
(劍,劍)
jiàn
ㄐ〡ㄢˋ
〔《廣韻》居欠切,去梵,見。〕
亦作“鐱”。
1.古兵器名。屬短兵器。兩面有刃,中間有脊,短柄。參閱《周禮·考工記·桃氏》。
《管子·地數》:“葛盧之山發而出水,金從之。
蚩尤受而製之以為劍、鎧、矛、戟。”
三國魏曹冏《六代論》:“漢祖奮三尺之劍,驅烏集之眾,五年之中,而成帝業。”
唐韓愈《董公行狀》:“置腹心之士,幕於公庭廡下,挾弓執劍以須。”
曹禺等《膽劍篇》第一幕:“他穿著越國文官的朝服,戴冠佩劍。”
2.指劍術。
《莊子·說劍》:“昔趙文王喜劍,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,日夜相擊於前。”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項籍少時,學書不成,去學劍,又不成。”
宋陸遊《醉歌》:“學劍四十年,虜血未染鍔。”
3.用劍刺殺。
《東觀漢記·寇恂傳》:“﹝賈復﹞謂左右曰:吾今見恂,必手劍之。”
晉潘嶽《馬汧督誄序》:“﹝司馬叔持﹞白日於都市手劍父讎,視死如歸。”
《新唐書·劉德威傳》:“隋大業末,從裴仁基討淮賊,手劍賊酋,傳行在。”
宋王禹偁《霍光論》:“吳起,一將軍也,劍其妻,而《史記》壯之。”
4.指用劍割削。
元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二摺:“相如,你若保主公無事回還,我面搽紅粉,劍去髭鬢也。”
5.挾;抱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負劍辟咡詔之,則掩口而對。”
鄭玄註:“劍謂挾之於旁。”
孔穎達疏:“劍,謂挾於脅下,如帶劍也。”
宋歐陽修《瀧岡阡表》:“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,因指而歎曰:‘……吾不及見兒之立也。’”清劉大櫆《程孺人傳》:“孺人愛之甚,盛夏不敢持扇,遇啼哭,輒劍以行。”
6.帶劍;佩劍。
《韓非子·人主》:“私劍之士安得無離於私勇而疾距敵。”參見“劍履上殿”。
7.通“斂”。
《逸周書·文酌》:“一大知率謀,二大武劍勇。”
朱右曾註:“劍,斂也。斂小勇以養大勇也。”一說,“劍當讀為驗,言大武所以驗其勇也。劍、驗並從僉聲,故得通用。”見俞樾《群經平議·周書》。
8.地名。
四川劍山的簡稱。
唐李商隱《井絡》詩:“井絡天彭一掌中,漫誇天設劍為鋒。”
馮浩箋註:“劍州劍門縣界大劍山,即梁山也,其北三十裏有小劍山。”
9.地名。
雲南劍川的簡稱。
清張泓《滇南新語·生啖彘》:“劍人究以燎毛者為上品。”
阅读:138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