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才
1.沒有才能。
《左傳·文公七年》:“此子也才,吾受子之賜;不才,吾唯子之怨。”
唐李山甫《山中依韻答劉書記見贈》:“至道非內外,詎言才不才。”
明王鏊《震澤長語·國猷》:“不才者得以自容,才者亦無以自見。”
2.指無才能者。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中也養不中,才也養不才,故人樂有賢父兄也。”
明文徵明《還家誌喜》詩:“清朝自是容疏嬾,明主何嘗棄不才。”
3.不成材。
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今有不才之子,父母怒之弗為改。”
4.指不名譽。
宋司馬光《論張方平第三狀》:“今方平舉措輕脫,震駭一方,傳笑天下,不才之跡,章灼如此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三二回:“如此看來,倒怕將來難免不才之事,令人可驚可畏。”
5.對自己的謙稱。
宋王安石《落星寺南康軍江中》詩:“勝概唯詩可收拾,不才羞作等閒來。”
元薩都剌《寄沙郎中》詩:“不才瘦馬走州縣,君已落筆中書堂。”
《老殘遊記》第十回:“不才往常見人讀佛經,什麽‘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’,這種無理之口頭禪,常覺得頭昏腦悶。”
阅读:1484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