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
斑字的筆畫:12畫;
bān
ㄅㄢ
〔《廣韻》布還切,平刪,幫。〕
“豳”的被通假字。
1.色彩駁雜;燦爛多彩貌。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紛總總其離合兮,斑陸離其上下。”
洪興祖補註:“斑,駮文也。”
晉郭璞《江賦》:“鱗甲鏙錯,煥爛錦斑。”
宋王安石《答子固南豐道中所寄》詩:“四盼浩無主,日暮煙霞斑。”
2.指花紋或斑點。
《文選·曹植〈七啟〉》:“批熊碎掌,拉虎摧斑。”
李善註:“斑,虎文也。”
唐宋之問《晚泊湘江》詩:“唯餘望鄉淚,更染竹成斑。”
前蜀韋莊《木蘭花》詞:“坐看落花空嘆息,羅袂濕斑紅淚滴。”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病後雜談之餘》:“那《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》裏,卻引有永樂皇帝的上諭……雖然不多,又未必是精粹,但也足夠‘略見一斑’,和獻忠流賊的作品相比較了。”
3.頭髮花白。
唐方幹《元日》詩:“纔酌屠蘇定年齒,坐中惟笑鬢毛斑。”
宋方千裏《訴衷情》詞:“書未到,夢猶閒,鬢先斑。”
4.通“班”。行列;位次。
《楚辭·遠遊》:“騎膠葛以雜亂兮,斑漫衍而方行。”
王夫之通釋:“斑,從行之眾列。”
《隸釋·漢竹邑侯相張壽碑》:“登善濟可,登斑敘優。”
5.通“班”。分。
《文選·何晏〈景福殿賦〉》:“斑間賦白,疏密有章。”
李善註:“《廣雅》曰:‘斑,分也。’”
6.通“班”。姓。
《隸釋·漢外黃令高彪碑》:“桓帝時,上立博士,章文襜袘,類乎斑賈。”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漢隸拾遺》:“班、斑、辯,古字通。”
阅读:156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