舉鼎絕臏

ok8.org > 成語大全 > 舉鼎絕臏

【成語】:舉鼎絕臏

【拼音】:jǔ dǐng jué bìn

【解釋】:絕:折斷;臏:脛骨。雙手舉鼎,折斷脛骨。比喻能力小,不能負擔重任。

【出處】:《史記·秦本紀》:“王與孟說舉鼎,絕臏。”

【示例】:~,亦不敢以怨他人。 ★章炳麟《論學會有大益於黃人亟宜保護

【近義詞】:力所不能、舉鼎絕脰

【反義詞】:
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賓語;比喻能力小,不能負擔重任
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秦武王力氣很大,喜歡角鬥,爭強好勝。國內大力任鄙、烏獲、孟說人均被他任命為達官顯宦,經常進行決鬥比賽。有一次,秦武王與孟說打賭誰能舉起殿前的大鼎,孟說不行。秦武王親自舉鼎,結果折斷膝蓋骨而死

(舉鼎絕臏,舉鼎絕臏)

雙手舉起鼎而折斷膝蓋骨。

史記·秦本紀》:“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、烏獲、孟說皆至大官。王與孟說舉鼎,絕臏。”

守節正義:“絕,斷也。臏,脛骨也。”後以喻力小不勝重任。

清錢謙益《答山陰徐伯調書》:“乃欲上下馳騁,追扳古人於行墨之間,斯足下所雲舉鼎絕臏者乎?”林紓《桐城派古文說》:“若譚友夏者,則千力萬氣,無所不學,而往往舉鼎絕臏。”亦作“舉鼎絕脰”。

梁啟超《中國國債史》:“今日我輩於此國債問題當何如?將一惟政府指派唯唯負擔,莫敢辭乎?舉鼎絕脰之患,恐遂不免也。”

阅读:1810

●舉鼎絕臏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