壽
簡體壽字的筆畫:7畫;繁體壽字筆畫:14畫。
(壽,壽)
shòu
ㄕㄡˋ
〔《廣韻》承咒切,去宥,禪。〕
〔《廣韻》殖酉切,上有,禪。〕
1.年壽;壽限。亦指事物的使用期限。
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:“《周詩》有之曰:‘俟河之清,人壽幾何?兆雲詢多,職競作羅。’”杜預註:“逸詩也。言人壽促而河清遲。”
《荀子·榮辱》:“樂易者常壽長,憂險者常夭折,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。”
宋唐庚《家藏古研銘》:“筆之壽以日計,墨之壽以月計,硯之壽以世計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五二回:“老祖宗隻有伶俐聰明過我十倍的,怎麽如今這麽福壽雙全的?隻怕我明兒還勝老祖宗一倍呢。”
葉聖陶《北上日記·二月六日》:“有一大龜,徑尺許,雲其壽五百年矣。”
2.引申指年,歲。
清龔自珍《乙酉得漢鳳紐白玉》詩:“更經千萬壽,永不受塵埃。”
3.生日。
《紅樓夢》第十一回:“王夫人、邢夫人道:‘我們來原為給大老爺拜壽,這豈不是我們來過生日來了麽?’”清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碧碧》:“今日為母壽歸寧。”
4.長壽;活得歲數大。
《書·洪範》:“五福:一曰壽,二曰富,三曰康寧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終命。”
孔穎達疏:“‘一曰壽,’年得長也。”
《論語·雍也》:“知者動,仁者靜;知者樂,仁者壽。”
唐韓愈《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誌銘》:“無怨無惡,中以自寶,不能百年,曷足謂壽?”明歸有光《朱君顧孺人雙壽序》:“吾鄉之俗,五十而稱壽。”
5.指使之長壽。
漢焦贛《易林·蒙之晉》:“貴夫壽子,母字四海。”
6.祝壽;祝福。多指奉酒祝人長壽。
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未央宮成。
高祖大朝諸侯群臣,置酒未央前殿。
高祖奉玉卮,起為太上皇壽。”
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莊入為壽,壽畢,曰:‘軍中無以為樂,請以劍舞。’”顏師古註:“凡言為壽,謂進爵於尊者,而獻無疆之壽。”
唐韓愈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又酌而祝曰:凡去就出處何常,惟義之歸。遂以為先生壽。”
宋張耒《離泗州有作》詩:“清歌一曲主人酒,主人壽客客舉手。”
7.引申指問候。
唐韓愈《送幽州李端公序》:“端公歲時來壽其親東都,東都之大夫士莫不拜於門。”
8.謂以頌壽名義贈人金帛。
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“平原君乃置酒,酒酣,起,前以千金為魯連壽。”
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“寧乘說大將軍曰:‘將軍所以功未甚多,身食萬戶,三子皆為侯者,徒以皇後故也。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,願將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。’大將軍乃以五百金為壽。”
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主大喜,使偃以黃金百斤為爰叔壽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七:“﹝汪秀才﹞再斟一卮,奉與家丁道:‘願求壯士明言,當以百金為壽。’”清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卷一:“有門生自外任歸,餽金為壽。”
9.婉辭。生前預備的;裝殮死人的。如壽木;壽材;壽衣。
10.保全。
《國語·楚語下》:“夫盈而不偪,憾而不貳者,臣能自壽也。”
韋昭註:“壽,保也。”
《管子·霸言》:“夫一言而壽國,不聽而國亡,若此者,大聖之言也。”
《晏子春秋·雜下二五》:“晏子對曰:‘賴君之賜,得以壽三族,及國遊士,皆得生焉。臣得暖衣飽食、弊車駑馬以奉其身,於臣足矣。’”吳則虞集釋:“‘壽三族’者,言保三族也。”
11.久遠;使之久遠。
唐司空圖《兵部恩門王貞公贊》:“發粹而文,薀和而秀;德無不尊,名無不壽;內專外濟,氣厚神全。
貞公在此,千載聳然。”
元王鶚《〈滹南遺老集〉引言》:“槁城令董君彥明,益以所藏釐為四十五卷,與其丞趙君壽卿,倡議募工將鏤諸板以壽其傳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鄭振鐸》:“我想,恐怕紙墨更壽於金石,因為它數目多。”
12.鐫刻,鐫鏤。謂使之長遠留存。
宋文天祥《道林寺衍六堂記》:“僧誌茂以屋壓字漫,壽公字於石,取公之意,易名‘衍六’。”
明胡文璧《〈齊東野語〉後序》:“予得而細閱之,中間可喜可愕、可慨可懲處殊甚,即欲壽梓,與遠識者評之。”
明王守仁《傳習錄》卷下:“眾皆憚於翻錄,乃謀而壽諸梓。”
13.方言。傻,不通世故人情。參見“壽頭”。
14.姓。
阅读:143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