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規叠矩
【成語】:重規叠矩
【拼音】:chóng guī dié jǔ
【解釋】:規與規相重,矩矩與相叠,度數相同,完全符合。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,後形容模仿、重復。
【出處】:《三國誌·蜀書·郤正傳》:“君臣協美於朝,黎庶欣戴於野,動若重規,靜若叠矩。”
【示例】:例如於民政司外,又設巡警道,此皆~,毫無所取。 ★清·梁啟超《治標財政策》
【近義詞】:重規累矩
【反義詞】:
【語法】:作主語、謂語、賓語;比喻重疊的法規
【英文】:stick to outmoded convention
(重規叠矩,重規叠矩)
《晉書·周訪傳贊》:“曰子曰孫,重規叠矩。”
清龔自珍《大誓答問第二十》:“偉哉此論,與季長重規叠矩。”
2.比喻因襲、重複。
《宣和書譜·李磎》:“如磎能破萬卷之書,則其字豈可以重規叠矩之末,當以氣韻得之也。”
姚華《論文後編·目錄中》:“一書既成,十有九序;或前後兩序並備;甚則前序纍然,若重規而叠矩也。”
阅读:150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