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嗛

嗛字的筆畫:13畫;

I

xián

ㄒ〡ㄢˊ

〔《集韻》乎監切,平銜,匣。〕

同“銜”。亦作“咁”。

1.用嘴含物。

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一》:“嗛酒嘗膳,再拜,告饜而出。”

吳則虞集釋引孫星衍曰:“《說文》:‘嗛,口有所銜也。’”

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“昆莫生棄於野。烏嗛肉蜚其上,狼往乳之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嗛音銜。”

2.指以喙啄物。

《西遊記》第六一回:“﹝大聖﹞變作一個海東青……倒飛下來,落在天鵝身上,抱住頸項嗛眼。那牛王也知是孫行者變化,急忙抖抖翅,變作一隻黃鷹,返來嗛海東青。”

《中國歌謠資料·北京兒歌》:“喜兒喜兒吃豆腐,小雞兒過來嗛把谷。”

3.懷恨。

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:“栗姬怒,不肯應,言不遜。

景帝恚,心嗛之而未發也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嗛音銜。銜謂恨也。”

《宋書·劉秀之傳》:“漢南法繁民嗛,屬佇良牧。”

《明史·嶽正傳》:“忌者偽為正劾賢疏草,賢嗛之。”
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五》:“裏胥故嗛豪,遽聞於官。”

II

qi·n

ㄑ〡ㄢˇ

〔《廣韻》苦簟切,上忝,溪。〕

猿猴、鼸鼠之類的頰囊。

《爾雅·釋獸》:“寓鼠曰嗛。”

郭璞註:“頰裏貯食處,寓謂獼猴之類寄寓木上。”

邢昺疏:“寓木之獸及鼠皆曰嗛。”

唐柳宗元《憎王孫文》:“竊取人食,皆知自實其嗛。”舊註:“以頰貯食,蓋謂猴藏食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汝癭和王仲儀》:“汝水出山險,汝民多病癭,或如烏粻滿,或若猿嗛並。”

III

qiān

ㄑ〡ㄢ

〔《集韻》苦兼切,平沾,溪。〕

通“謙”。

謙虛。

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大仁不仁,大廉不嗛。”

成玄英疏:“夫玄悟之人,鑒達空有,知萬境虛幻,無一可貪,物我俱空,何所遜讓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嗛……徐音謙。”

《荀子·仲尼》:“主信愛之,則謹慎而嗛。”

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曰:“嗛與謙同。”

IV

qiàn

ㄑ〡ㄢˋ

通“歉”。

1.歉收。

《穀梁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一穀不升謂之嗛。”

範寧註:“嗛,不足貌。”

《漢書·郊祀誌下》:“朕巡祭後土,祈為百姓蒙豐年,今穀嗛未報,鼎焉為出哉?”顏師古註:“嗛,少意也,言穀稼尚少,未獲豐年也。嗛,音苦簟反。”

2.食盡。

《管子·弟子職》:“左執虛豆,右執挾匕,周還而貳,唯嗛之視。”

尹知章註:“食盡曰嗛。”

3.不足,空乏。

《荀子·仲尼》:“故知者之舉事也,滿則慮嗛,平則慮險,安則慮危。”

楊倞註:“嗛,不足也。當其盈滿,則思其後不足之時而先防之。”

唐劉禹錫《絕編生墓表》:“心愈苦而跡愈卑,寒膚嗛腹,以至於耋老。”

4.指不滿足。

《荀子·大略》:“不自嗛其行者,言濫過。”

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:“嗛,不足也。言人不知自歉其行者,其言易於濫過而難副……‘嗛’與‘歉’古字通。”

5.小。參見“嗛嗛”。

V

qiè

ㄑ〡ㄝˋ

〔《集韻》詰協切,入帖,溪。〕

通“慊”。

滿足;快意。

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。”

《戰國策·魏策二》:“齊桓公夜半不嗛。”

高誘註:“快也。”

《宋史·余玠傳》:“大帥處分,少不嗛其意,則百計撓之,使不得有所為。”

明馮夢龍《智囊補·膽智·段秀實》:“邠之惡少竄名伍中,白晝橫行市上,有不嗛,輒擊傷人,甚之撞害孕婦。”

阅读:1322

●嗛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