苕
苕字的筆畫:8畫;
I
tiáo
ㄊ〡ㄠˊ
〔《廣韻》徒聊切,平蕭,定。〕
亦作“芀”。
1.陵苕。亦名淩霄、紫葳。蔓生草。
《爾雅·釋草》:“苕,陵苕。黃華蔈,白華茇。”
《詩·小雅·苕之華》:“苕之華,蕓其黃矣。”
毛傳:“苕,陵苕也,將落則黃。”
鄭玄箋:“陵苕之華紫赤而繁。”
孔穎達疏:“如《釋草》之文,則苕華本自有黃有白。將落則黃,是初不黃矣。箋雲‘陵苕之華紫赤而繁’,陸璣疏亦言其華紫色,蓋就紫色之中有黃紫白紫耳,及其將落,則全變為黃。”
2.苕饒。豆類植物。
《詩·陳風·防有鵲巢》:“防有鵲巢,邛有旨苕。”
孔穎達疏引陸璣曰:“苕,苕饒也,幽州人謂之翹饒,蔓生,莖如勞豆而細,葉似蒺蔾而青,其莖葉綠色,可生食,如小豆藿也。”
3.字本作“芀”。蘆葦的花。苕稈可為帚。
《荀子·勸學》:“蒙鳩以羽為巢,而編之以髮,繫之葦苕。”
王先謙集解:“苕,葦之秀也。”
《晉書·孝友傳·庾袞》:“袞乃刈荊苕為箕帚。”
清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爾雅下》“葦醜芀”:“《豳風·鴟鴞》傳曰:‘荼,萑苕也。’則萑葦之秀,皆謂之苕。”
4.水名。
清郭麟《書問》詩:“苕上人家懸釜急,蘇堤楊柳隔湖看。”參見“苕溪”。
5.見“苕苕”。
II
sháo
ㄕㄠˊ
方言。紅苕。即紅薯。
阅读:115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