欑
欑字的筆畫:23畫;
(欑,攢)
cuán
ㄘㄨㄢˊ
〔《集韻》徂丸切,平桓,從。〕
1.叢聚;積聚。
《禮記·喪服大記》:“君殯用輴,欑至於上。”
鄭玄註:“欑猶菆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欑猶菆也者,謂菆聚其木周於外也。”
南朝齊謝朓《詠薔薇》:“發萼初欑紫,餘采尚霏紅。”一本作“攢”。
唐劉禹錫《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》詩:“君門起天中,多士如星欑。”一本作“攢”。
清顧炎武《日知錄·前代陵墓》:“或功濟當時,德章一世,而塋壟欑穢,封樹不修。”
2.積竹杖。聚合細竹為之。
《周禮·考工記序》“秦無廬”漢鄭玄註:“廬讀為纑,謂矛戟柄竹欑柲。”
《說文·木部》:“欑,積竹杖。”
3.暫厝;停殯。謂臨時安置靈柩以待安葬。
宋徐夢莘《三朝北盟會編》卷四九:“因患身故,州司以京於崇教寺之側拘欑。”
清毛奇齡《喪禮言事不實說》:“若襲與柩,則安能有踰月不歛,踰月不欑之理。”
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釋宮》:“江、淮、吳、越皆謂槁葬為欑,謂其屋為欑基。”
阅读:114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