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平
1.古代一種調節米價的方法。築倉儲穀,穀賤時增價而糴,穀貴時減價而糶。
漢宣帝時耿壽昌首創。
宋高承《事物紀原·利源調度·常平》:“漢宣帝時數豐稔,耿壽昌奏諸邊郡以穀賤時增價糴入,貴則減價糶出,名曰‘常平’,此其始也。”
清梁紹壬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常平》:“惠民之法,莫善於常平,然有法無人,胥歸無益。”
2.即常平倉。
《宋史·食貨誌上》:“淳化三年,京畿大穰,分遣使臣於四城門置場,增價以糴,虛近倉貯之,命曰常平,歲饑即下其直予民。”
北周庾信《羽調曲》:“錢則都內貫朽,倉則常平粟紅。”
3.長期平衡。
《新唐書·劉晏傳》:“諸道巡院,皆募駛足,置驛相望,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,雖甚遠,不數日即知,是能權萬貨重輕,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,自言如見錢流地上。”
阅读:1128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