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沒
(出沒,出沒)
1.出現與隱沒。
《晉書·天文誌上》:“至順帝時,張衡又制渾象,具內外規、南北極、黃赤道,列二十四氣、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緯,以漏水轉之於殿上室內,星中出沒與天相應。”
宋蘇軾《同秦仲二子雨中遊寶山》詩:“立鵲低昂煙雨裏,行人出沒樹林間。”
明陳汝元《金蓮記·湖賞》:“鏡裏嬌鸞,空中野馬,氤氳出沒又何殊。”
2.出入,不合事實。
《南齊書·袁彖孔稚珪劉繪傳論》:“辭有出沒,義有增損。”
唐劉知幾《史通·浮詞》:“心挾愛憎,詞多出沒。”
3.出賣。
《警世通言·趙春兒重旺曹家莊》:“常言‘食在口頭,錢在手頭’,費一分,沒一分,坐喫山空。不上一年,又空言了。更無出沒,瞞了老婆,私下把翠葉這丫頭賣與人去。”
阅读:192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