蛤蚧

ok8.org > 詞典 > 蛤蚧

亦作“蛤解”。

爬行動物。形似壁虎而大。背部紫灰色,有紅色斑點;尾部暗灰色,有七條環帶斑紋;腹部灰白色,散有粉紅色斑點。棲於山巖間、樹洞內或墻壁上,捕食昆蟲、小鳥等。乾燥體入藥,有強壯作用,主治虛勞咳嗽、氣喘等癥。也稱大壁虎。

《方言》第八:“桂林之中守宮大者而能鳴,謂之蛤解。”

郭璞註:“似蛇醫而短身,有鱗采,江東人呼為蛤蚧。”

唐劉恂《嶺表錄異》卷下:“蛤蚧,首如蝦蟆,背有細鱗如蠶子,土黃色,身短尾長,多巢於樹中。

端州古牆內有巢於廳署城樓間者,暮則鳴,自呼蛤蚧……裏人採之,鬻於市為藥,能治肺疾。醫人雲:藥力在尾,不具者無功。”

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鱗一·蛤蚧》﹝集解﹞引李珣曰:“生廣南水中,夜即居於榕樹上,雌雄相隨,投一獲二。”

清吳熾昌《客窗閑話初集·雙縊廟》:“遽爾雙璧同組,立絞鴛鴦之頸;循環合體,牢牽蛤蚧之身。”

阅读:1231

●蛤蚧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