稽
稽字的筆畫:15畫;
I
jī
ㄐ〡
〔《廣韻》古奚切,平齊,見。〕
1.考核,查考。
《易·繫辭下》:“於稽其類。”
孔穎達疏:“稽,考也。”
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網羅天下放失舊聞,考之行事,稽其成敗興衰之理。”
2.計算。
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簡稽鄉民,以用邦國。”
鄭玄註:“稽,猶計也。”
3.計較;爭論。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上書陳政事曰:‘婦姑不相說,則反脣而相稽。’”顏師古註引應劭曰:“稽,計也,相與計較也。”
《新唐書·王縉傳》:“猥屑相稽,若市賈然。”
4.治理。
《書·梓材》:“若稽田,既勤敷菑。”
蔡沈集傳:“稽,治也。”
5.留止。
《管子·君臣上》:“是以令出而不稽。”
尹知章註:“稽,留也。”
晉陶潛《雜詩》之十:“閑居執蕩誌,時駛不可稽。”
6.引申為囤積。
《漢書·食貨誌下》:“而不軌逐利之民,畜積餘贏以稽市物。”
顏師古註引李奇曰:“稽,貯滯也。”
7.延誤;延遲。
《新唐書·郭虔瓘傳》:“秦隴以西,多沙磧,少居人,若何而濟?縱有克獲,其補幾何?儻稽天誅,則諉大事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三月廿九日來信,到已多日,適患感冒,遂稽答覆。”
8.至;到。參見“稽天”。
9.蔔問。參見“稽疑”。
10.相合;相同。
《禮記·儒行》:“儒有今人與居,古人與稽。”
鄭玄註:“稽,猶合也。”
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道者,萬物之所然也,萬理之所稽也。”
宋歐陽修《問進士策題》之三:“問漢宣中興,丙魏為相,後之人言相之賢者,必稽焉。”
11.法式;準則。
12.姓。
秦代有稽黃。見漢應劭《風俗通》佚文。
II
q·
ㄑ〡ˇ
〔《廣韻》康禮切,上薺,溪。〕
1.叩頭至地。
漢揚雄《太玄·玄摛》:“稽其門。”參見“稽首”、“稽顙”。
2.通“棨”。有繒衣的戟。
《國語·吳語》:“行頭皆官師,擁鐸拱稽。”
韋昭註引唐固曰“稽,棨戟也。”
阅读:163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