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尋

簡體尋字的筆畫:6畫;繁體尋字筆畫:12畫。

(尋,尋)

xún

ㄒㄩㄣˊ

〔《廣韻》徐林切,平侵,邪。〕

1.古代長度單位。一般為八尺。

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:“是斷是度,是尋是尺。”

鄭玄箋:“八尺曰尋。或雲七尺、六尺。”

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秦馬之良,戎兵之眾,探前趹後蹄間三尋騰者,不可勝數。”

司馬貞索隱:“七尺曰尋。”

《廣韻·平侵》:“六尺曰尋。”

清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·臨部》:“程氏瑤田雲:度廣曰尋,度深曰仞,皆伸兩臂為度,度廣則身平臂直,而適得八尺;度深則身臂曲,而僅得七尺。其說精覈。尋、仞皆以兩臂度之,故仞亦或言八尺,尋亦或言七尺也。”

2.量具。參見“尋引”。

3.長。

《方言》第一:“尋,長也。

陳楚之間曰修,海、岱、大野之間曰尋……自關而西,秦、晉、梁、益之間,凡物長謂之尋。”

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:“深溪峭岸,峻木尋枝。”

晉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碩果灌叢,圍木竦尋。”

4.考索;探求。

《後漢書·章帝紀》:“每尋前世舉人貢士,或起甽畝,不繫閥閱。”

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傳相祖述,尋問莫知源由。”

唐韓愈《嘲鼾睡》詩之六:“賦形苦不同,無路尋根本。”

《資治通鑒·宋文帝元嘉六年》:“豈可不感尋王業,大懼負荷?”胡三省註:“感念致王業之艱難,而尋繹為治之理也。”

5.重溫;重申。

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冬十月,會於魯濟,尋湨梁之言,同伐齊。”

宋朱熹《秋蘭已悴以根歸學古詩序》:“輒賦小詩,以尋前約。”

6.連續;經常。

晉向秀《思舊賦》:“聽鳴笛之慷慨兮,妙聲絕而復尋。”

南朝梁何遜《七召·治化》:“天瑞磊珂而相尋,地符氛氳而不少。”

《北史·隋紀上》:“戰爭相尋,年將三百。”

唐韓偓《八月六日作》詩之四:“袁安墜睫尋憂漢,賈誼濡毫但過秦。”

7.尋找;謀求。

《墨子·修身》:“思利尋焉。”

高亨《諸子新箋·墨子·修身》:“尋,求也。”

晉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太守即遣人隨其往,尋向所誌,遂迷不復得路。”

唐杜甫《蜀相》詩:“丞相祠堂何處尋?錦官城外柏森森。”

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讓產立高名》:“曹丕銜其舊恨,欲尋事故殺之。”

魯迅《朝花夕拾·範愛農》:“我想為他在北京尋一點小事做,這是他非常希望的,然而沒有機會。”

8.引申為追蹤。

《資治通鑒·魏明帝太和五年》:“今亮孤軍食少,亦行去矣。

懿不從,故尋亮。”

9.隨著;循著。參見“尋聲”。

10.延伸。

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:“譬若水之下流,煙之上尋也。”

宋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四:“司馬溫公有五字雲:煙曲香尋篆,盃深酒過花。”

11.依附;依循。

晉陸機《悲哉行》:“女蘿亦有託,蔓葛亦有尋。”

宋林逋《汴岸曉行》詩:“驢僕劍裝輕,尋河早早行。”

12.不久;接著;隨即。

《後漢書·邳彤傳》:“彤尋與世祖會信都。”

劉淇《助字辨略》卷二:“尋,旋也;隨也。凡相因而及曰尋,猶今之隨即如何也。”

唐王昌齡《塞下曲》之四:“功勳多被黜,兵馬亦尋分。”

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事始一》:“自慶曆間,張希文始以圈子標記,禮部因之,頗以為便。

元祐復詩賦,嘗加校正,尋又罷。”

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徐文定公》:“尋以罪謫為中書舍人,公即抱案牘,持鉛管從事。”

13.用。

《左傳·莊公二十八年》:“先君以是舞也,習戎備也。今令尹不尋諸仇讎而於未亡人之側,不亦異乎!”杜預註:“尋,用也。”

楊伯峻註:“謂不用之於仇敵而用之於我側。”參見“尋斧”。

14.同“巡”。周行視察。

《西遊記》第七四回:“我等尋山的,各人要謹慎堤防孫行者。”

15.姓。

晉有尋曾。見《廣韻·平侵》。

阅读:1754

●尋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