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刻
(陰刻,陰刻)
1.陰險刻毒。
《舊唐書·崔器傳》:“器性陰刻樂禍,殘忍寡恩。”
宋邵伯溫《聞見前錄》卷一:“世謂韓王(趙普)為人陰刻,當其用事時,以睚眥中傷人甚多。”
《明史·劉珝傳》:“時內閣三人,安(萬安)貪狡,吉(劉吉)陰刻,珝稍優,顧喜譚論,人目為狂躁。”
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湖北謠》:“畢(畢沅)性迂緩,不以公事為務;福(福寧)天資陰刻,廣納苞苴;陳(陳望之)則摘人瑕疵,務使下屬傾囊解橐以贈,然後得免。”
2.謂將圖案或文字刻成凹形。
郭沫若《中國史稿》第三編第五章第三節:“在這些石刻畫像裏,孝堂山石室的畫像是陰刻的,直接用線條鉤劃出來;武梁祠是陽刻的,是平面的浮雕。”
葉聖陶《登雁塔》:“最下一層四面拱門的門楣上都有石刻畫,我以為最值得細看。刻的是佛故事,人物和背景全用線條陰刻。”
阅读:104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