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門
(中門,中門)
1.內、外門之間的門。
《周禮·天官·閽人》:“掌守王宮之中門之禁。”
鄭玄註:“中門,於外內為中,若今宮閽門。
鄭司農雲,王有五門:外曰臯門,二曰雉門,三曰庫門,四曰應門,五曰路門……玄謂雉門,三門也。”
孫詒讓正義:“此中門實不專屬雉門。當兼庫、雉、應三門言之。蓋五門以路門為內門,臯門為外門,餘三門處內外之間,故通謂之中門。”
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執諸季氏中門之外。”
唐張鷟《朝野僉載·補輯》:“典籤崔簡妻鄭氏初到,王遣喚……遂入王中門外小閣。”
2.門的當中。
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行不中道,立不中門。”
鄭玄註:“中門謂棖闑之中央。”
3.正中的大門。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司道·鄉紳見監司禮》:“見巡按、按察司官,則入中門,走通道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十六回:“忽有門吏報道:‘有六宮都太監夏老爺特來降旨’。嚇得賈赦、賈政一幹人不知何事,忙止了戲文,撤去酒席,擺香案,啟中門跪接。”
4.內、外室之間的門。
唐孟郊《征婦怨》詩之二:“漁陽萬裏遠,近於中門限;中門逾有時,漁陽常在眼。”
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三:“崔生知是閨中之物,急欲進去納還,隻見中門已閉。”
阅读:118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