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
答字的筆畫:12畫;
I
dá
ㄉㄚˊ
〔《廣韻》都合切,入合,端。〕
“畣”的今字。
1.回話;回答。
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夫子不答。”
《莊子·知北遊》:“非不答,不知答也。”
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敢問問同而答異?”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封禪》:“問答迂緩,且已千言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三回:“隻答了兩個‘是’字。”
2.報禮;答謝;報答。引申為酬答。
漢趙曄《吳越春秋·王僚使公子光傳》:“二個飲食畢,欲去;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,﹝曰:﹞此吾前君之劍,中有七星,價值百金,以此相答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情往似贈,興來如答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宣教又取些珠翠花朵之類,答了來意,付與小童去了。”
《元史·張昉傳》:“昉坐曹,躬閱案牘,左酬右答,鹹得其當,事無留滯。”
3.當;應合。
《漢書·郊祀誌下》:“不答不饗,何以甚此!”顏師古註:“不答,不當天意。”
《明史·太祖紀二》:“庶幾上答天心,下慰人望,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。”
4.應允,同意。
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永自知有內應,展意無所依違,每言事輒見答禮。”
顏師古註:“加禮而答之。”
《資治通鑒·晉惠帝永興元年》:“元達少有誌操,淵嘗招之,元達不答。”
5.以恩義相待。
《漢書·五行誌下之上》:“適不答茲謂不次,蜺直在左,蜺交在右。”
顏師古註:“臣瓚曰:‘夫不接妻謂不答。’……言不以恩意接對之。”
《新五代史·閩世家·王審知》:“鏻妻早卒,繼室金氏賢而不見答。
審知婢金鳳,姓陳氏,鏻嬖之,遂立為後。”
6.應對。參見“答揚”。
7.對問題的解答或數學上運算的結果。如:問答題。
8.語助詞。
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楔子:“羞人答答的,怎生去!”元無名氏《馮玉蘭》第二摺:“我羞答答難相見,嬌怯怯自躊躇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:“﹝妙觀道:﹞肯讓不肯讓,好歹回我便了。怎胡說到這個所在?羞人答答的。”
9.象聲詞。參見“答答”。
II
dā
ㄉㄚ
1.用於“答2理”、“答2應”等。
2.用同“搭”。多附在指示代詞“這”、“那”後面,表示處所。
元杜仁傑《耍孩兒·莊家不識構闌》曲:“正打街頭過,見吊個花碌碌紙榜,不似那答兒鬧穰穰人多。”
《醒世恒言·汪大尹火焚寶蓮寺》:“﹝至慧﹞又想道:‘不難,不難,女娘弓鞋小腳,料來行不得遠路,定然隻在近處。拚幾日工夫,到那答地方,尋訪消息。’”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驚夢》:“則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,是答兒閒尋遍,在幽閨自憐。小姐,和你那答兒講話去。”
明徐渭《狂鼓史》:“袁公那兩家,不留他片甲,劉琮那一答,又逼他來獻納。”
3.用同“搭”。附;附上。參見“答帶”。
4.用同“耷”。參見“答剌”。
阅读:134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