黏
黏字的筆畫:17畫;
nián
ㄋ〡ㄢˊ
〔《廣韻》女廉切,平鹽,娘。〕
亦作“粘”。“溓”的被通假字。
1.膠附,黏合。
漢王褒《僮約》:“黏雀張鳥,結網捕魚。”
宋陸遊《初夏書感》詩:“遊蜂黏落蕊,輕燕接飛蟲。”
丁玲《阿毛姑娘》:“她和大嫂在那陽光處黏鞋底。”
2.引申為接近,貼近。
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一六:“自家此心都不曾與他相黏,所以眊燥,無汁漿。”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八》:“兩崖相黏,中止通一線。”一本作“粘”。
清蔣士銓《臨川夢·遣跛》:“看黏天浪擺,盤渦雉堞排,隻剩危墻三版遮住蒿萊。”
3.具有黏性的。
《書·禹貢》“厥土赤埴墳”孔傳:“土黏曰埴。”
唐韓愈《苦寒》詩:“雪霜頓銷釋,土脈膏且黏。”
4.特指駢儷文字或近體詩上聯對句與下聯出句之間平仄協調。
宋陳鵠《耆舊續聞》卷四:“凡表、啟之類,近代聲律尤嚴,或乖平仄,則謂之失黏。”
王力《漢語詩律學》第一章第六節:“﹝近體詩﹞上一聯的對句如係仄頭,下一聯的出句必須也是仄頭。這叫做‘黏’。(‘黏’有廣義,有狹義。廣義的‘黏’就是一切的平仄都合式,不合叫做‘失黏’。狹義的‘黏’,如這裏所述,違者也叫做‘失黏’。)”
5.圍棋術語。連。
《圍棋義例·詮釋》:“黏,連也。彼欲以子斷之,我即以子連之,故曰黏。”
阅读:135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