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
采字的筆畫:8畫;
(參見埰,採)
I
c·i
ㄘㄞˇ
〔《廣韻》倉宰切,上海,清。〕
1.摘取。
《詩·周南·關雎》:“參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”
宋朱熹《春谷·次韻秀野閑居》之六:“武夷高處是蓬萊,采得靈根手自栽。”
清張鵬翀《長沙》詩:“碧湘門外渺寒波,欲采芙蓉奈晚何。”
魯迅《故事新編·采薇》:“他們從此天天采薇菜。”
2.采擇;選取。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采上古‘帝’位號,號曰‘皇帝’。”
《新唐書·賈曾傳》:“太子數遣使采女樂。”
宋司馬光《答周同年源書》:“自度於方今士大夫間,最出其下,不意朝廷過采,置之侍從。”
3.采集;搜集。
南朝梁任昉《為蕭揚州薦士表》:“非取製於一狐,諒求味於兼采。”
明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三:“太祖命群臣采漢唐以來藩王善惡,可為勸戒者,著為書,曰《昭鑑錄》。”
4.指捕捉。
5.采納;采用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陳登傳》:“君求田問舍,言無可采。”
南朝梁沈約《恩倖傳論》:“《漢書》有《恩澤侯表》,又有《佞倖傳》,今采其名,列以為《恩倖篇》雲。”
宋蘇軾《大雪論差役不便劄子》:“今來所言,若不合聖意,即乞行責降,以戒妄言。若萬一少有可采,即乞留中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清儒》:“及長洲宋翔鳳,最善傅會,牽引飾說,或采翼奉諸家,而雜以纖緯神祕之辭。”
6.開采。
漢桓寬《鹽鐵論·復古》:“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,采鐵石鼓鑄,煮海為鹽。”
清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四:“石膽即膽礬……頌(蘇頌)曰:今惟信州鉛山縣有之,生於銅坑中,采得煎鍊而成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序種姓上》:“其山產玉,則亦因而采之。”
7.彩色。
《書·益稷》:“以五采彰施於五色,作服。”
蔡沈集傳:“采者,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也。”
唐韓愈《賀慶雲表》:“五采五色,光華不可遍觀。”
清魏源《怨歌行》之四:“美人別我采雲蔽,香風忽起青鸞逝。”
章炳麟《訄書·明獨》:“日紅采而光於晁,天下震動也。”
8.彩色的絲織品。
《漢書·貨殖傳》:“文采千匹。”
顏師古註:“帛之有色者曰采。”
唐劉肅《大唐新語·極諫》:“太宗曰:‘善。’賜采三百疋。”
劉師培《文說·耀采》:“不知剪采為花,色香自別,惟白受采,真宰有存。”
9.文彩。
《楚辭·九章·懷沙》:“文質疏內兮,眾不知余之異采。”
王逸註:“采,文采也。”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:“繁采寡情,味之必厭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小二》:“同窗丁生,字紫陌,長於女三歲,文采風流,頗相傾愛。”
10.光彩。
三國魏嵇康《琴賦》:“華容灼爚,發采揚明,何其麗也。”
南朝梁江淹《贈煉丹法和殷長史詩》:“譬如明月色,流采映歲寒。”
11.彩飾;花紋。
《文選·左思〈蜀都賦〉》:“其閒則有虎珀丹青,江珠瑕英,金沙銀礫,符采彪炳,暉麗灼爍。”
劉逵註:“符采,玉之橫文也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丐仙》:“高(高玉成)視蝶大於雁,兩翼綽約,文采燦麗。”
12.文飾,文過其實。
《荀子·樂論》:“亂世之徵:其服組,其容婦……其行雜,其聲樂險,其文章匿而采。”
《漢書·嚴安傳》:“養失而泰,樂失而淫,禮失而采,教失而偽。”
顏師古註:“如淳曰:‘采,飾也。’采者,文過其實也。”
13.神色;容態。
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初輔幼主,政自己出,天下想聞其風采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前晤尊公大人,幸瞻豐采。”參見“采色”。
14.政事;官職。
《書·堯典》:“帝曰:‘疇咨若予采?’”孔傳:“采,事也。復求‘誰能順我事者?’”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而後因雜薦紳先生之略術,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,以展采錯事。”
裴駰集解引《漢書音義》:“采,官也。使諸儒記功著業,得睹日月末光殊絕之用,以展其官職,設厝其事業者也。”
漢蔡邕《東鼎銘》:“公乃虔恭,夙夜帝采。”
南朝梁沈約《奏彈王源》:“父璿,升采儲闈,亦居清顯。”
15.賭博時博具呈現的花色。
南朝梁元帝《金樓子·雜記下》:“樓上博奕者爭采而笑。”
宋黃庭堅《鼓笛令·戲詠打揭兒》詞:“各自輸贏隻賭是,賞罰采分明須記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賭符》:“僧擲之無所勝負,族人接色,一擲成采。”
16.指彩頭;賭註。
《水滸傳》第一○四回:“王慶一口氣擲贏了兩貫錢,得了采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九二回:“馮子英道:‘下采不下采?’詹光道:‘下采的。’”
17.運氣;幸運。
宋許棐《選官圖》詩:“縱有黃金無好采,也難平白到公卿。”
元康進之《李逵負荊》第四摺:“但得箇全屍首,便是十分采。”
18.方言。拉,扯。
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硬拷》:“原來劫墳賊便是你,左右,采下打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九回:“當先兩個,走到上面,把萬中書一手揪住,用一條鐵鏈套在頸子裏,就采了出去。”
19.用同“睬”。理睬。
唐張白《武陵春色》詩:“是非都不采,名利混然休。”
《劉知遠諸宮調·知遠投三娘與洪義廝打》:“子母間別十二載,道你呆著人見他佯不采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七回:“王太太不采,坐著不動。”
20.藤蔓。
《後漢書·王符傳》:“桐木為棺,葛采為緘。”
李賢註:“采,猶蔓也。”
21.木名。參見“采椽”。
22.姓。
漢有采皓。
II
cài
ㄘㄞˋ
〔《集韻》倉代切,去代,清。〕
1.古九畿之一。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千裏之內曰甸,千裏之外曰采,曰流。”參見“采畿”。
2.采地,古代卿大夫的封邑。
《禮記·禮運》:“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。”
孔穎達疏:“大夫以采地之祿養其子孫,故雲以處其子孫。”
漢應劭《風俗通·皇霸·六國》:“而封熊繹於楚,食子男之采。”
3.通“菜”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胥》:“春入學,舍采合舞。”
鄭玄註:“舍即釋也,采讀為菜,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。菜,蘋蘩之屬。”
陸德明釋文:“采音菜。”
睡虎地秦墓竹簡《秦律·傳食律》:“禦史卒人使者,食粺米半鬥,醬駟(四)分升一,采羹,給之韭蔥。”
阅读:3532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