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愆

愆字的筆畫:13畫;

qiān

ㄑ〡ㄢ

〔《廣韻》去乾切,平仙,溪。〕

1.罪過,過失。

《書·伊訓》:“惟茲三風十愆,卿士有一於身,家必喪。”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名實》:“是故抱枉而死,無愆而黜者,有自來矣。”

唐韓愈《祭十二兄文》:“歸女教男,反骨本原。其不有年,以補我愆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七回:“隻願兒子們托老太太的福……那時兢兢業業的治起家來,以贖前愆,奉養老太太到一百歲。”

郭沫若《女神·湘累》:“我祈禱他能夠掩蓋他父親底前愆。”

2.違背;違失。

《詩·大雅·假樂》:“不愆不忘,率由舊章。”

鄭玄箋:“成王之令德,不過誤,不遺失。”

《北史·魏紀二·顯祖獻文帝》:“然牧司舉非其人,愆於典度。”

宋曾鞏《諸廟祈雨文》:“時寒未若,雨雪尚愆,麥有立苗之艱,,人違墐戶之適。”

章炳麟《建立宗教論》:“且以萬有雜糅,棼不可理,而循行規則未嘗愆於其度。”

3.喪失,失掉。

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王昏不若,用愆厥位。”

杜預註:“愆,失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代上明州到任表》:“餘年且索,旅力已愆,尚何施為,可以報稱。”

清方文《王抑之招集齋中有贈》詩:“我雖長賤貧,未敢愆素履。”

4.超過。

《書·牧誓》:“今日之事,不愆於六步七步,乃止齊焉。”

《太平廣記》卷一九二引唐胡璩《譚賓錄·馬勛》:“上喜曰:‘幾日當至?’勛剋日時而奏……勛以藥自封其首,來復命,愆約半日。”

5.豐盈;多餘。

漢荀悅《申鑒·時事》:“祿可增乎?曰:‘民家財愆,增之宜矣。’”南朝宋謝靈運《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》詩:“投沙理既迫,如邛願亦愆。”

唐皮日休《九夏歌》之四:“我牢不愆,我貨不匱。”

6.患惡疾。

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至於夷王,王愆於厥身。”

杜預註:“愆,惡疾也。”

阅读:1231

●愆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