唼
唼字的筆畫:11畫;
I
shà
ㄕㄚˋ
〔《集韻》色甲切,入狎,生。〕
1.水鳥或魚吃食。
《楚辭·九辯》:“鳧雁皆唼夫粱藻兮,鳳愈飄翔而高舉。”
宋陸遊《過建陽縣各賦一詩》:“閑泛晴波唼綠萍,卻沖微雨傍煙汀。”
清唐孫華《閣學興化李公出明憲廟禦繪魚藻圖命賦》詩:“唼荇穿蒲動有神,咫尺江湖渺千裏。”
2.泛指咬、吃。參見“唼食”。
3.通“歃”。見“唼血”。
4.見“唼唼”。
II
qiè
ㄑ〡ㄝˋ
〔《集韻》七接切,入葉,清。〕
1.見“唼佞”。
2.見“唼唼”。
III
zā
ㄗㄚ
〔《集韻》作荅切,入合,精。〕
1.吮吸。
沙汀《困獸記》十四:“她躺下去,緊緊的摟著他(嬰兒),讓他緩緩的唼著自己的乳頭。”
2.咂嘴。用舌尖抵住上顎發出吸氣聲。
丁玲《松子》:“松子沒有留意到它們,隻註視著從谷底升上來的,已經溶進昏暮裏去了的一陣陣的炊煙。而唼著嘴唇,快樂的又把步子加快了。”
阅读:113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