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挐

挐字的筆畫:10畫;

I

ㄖㄨˊ

ㄋㄚˊ

〔《廣韻》女余切,平魚,娘。〕

〔《廣韻》女加切,平麻,娘。〕

1.連綿;連續。

《漢書·嚴安傳》:“禍挐而不解,兵休而復起。”

顏師古註:“挐,相連引也。”

《後漢書·馮衍傳上》:“遠征萬裏,暴兵連年,禍挐未解,兵連不息。”

《新唐書·劉漢宏傳》:“帝聞杭越挐戰,遣中人焦居璠持節詔通好,皆不奉詔。”

2.攙雜。

《楚辭·招魂》:“稻粢穱麥,挐黃粱些。”

王逸註:“挐,糅也。”

3.亂;雜亂。

《楚辭·九辯》:“葉菸邑而無色兮,枝煩挐而交橫。”

朱熹集註:“煩挐,擾亂也。”

《文選·左思〈吳都賦〉》:“攢柯挐莖,重葩殗葉。”

李善註:“許慎《淮南子》註曰:‘挐,亂也。’”

4.捉;持。

《說文·手部》:“挐,持也。”

桂馥義證:“持也者,挐,通作拏。拘捕有罪曰拏,今俗作拿。”

《梁書·孝行傳·滕曇恭》:“宣城宛陵有女子與母同床寢,母為猛虎所搏,女號叫挐虎,虎毛盡落,行乃棄之,女抱母還。”

《元典章新集·刑部·拐帶》:“不肯會合向前挐賊的,隨即舉申本管上司究問。”

5.姓。

戰國衛有挐薄。見《戰國策·宋衛策》。

II

ráo

ㄖㄠˊ

通“橈”。

1.船槳。

《莊子·漁父》:“至於澤畔,方將杖挐而引其船。”

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:“挐,橈也。音饒。”

2.指用槳劃。

唐韓愈《送區冊序》:“有區生者,誓言相好,自南海挐舟而來。”

《新唐書·張雄傳》:“行密挐飛艫,不持兵入其軍。”

阅读:1260

●挐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