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氣

簡體氣字的筆畫:4畫;繁體氣字筆畫:10畫。

(氣,氣)

I

ㄑ〡ˋ

〔《廣韻》去既切,去未,溪。〕

亦作“氣”。

1.雲氣。

《墨子·號令》:“巫祝史與望氣者,必以善言告民,以請上報守。”

南朝宋謝惠連《泛湖歸出樓中翫月》詩:“斐斐氣幕岫,泫泫露盈條。”

唐杜甫《秋興》詩之五:“西望瑤池降王母,東來紫氣滿函關。”

2.蜃氣。

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海旁蜄氣象樓臺,廣野氣成宮闕然。”

唐李肇《唐國史補》卷下:“海上居人……睹城闕狀如女牆雉堞者,皆《天官書》所說氣也。”

3.空氣。

《墨子·備穴》:“然炭杜之,滿鑪而蓋之,毋令氣出。”

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天,積氣耳,亡處亡氣。”

漢王充《論衡·道虛》:“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,覆蓋其口,漆塗其隙,中外氣隔,息不得洩,有頃死也。”

清方苞《獄中雜記》:“牖其前以通明,屋極有窗以達氣。”

4.指氣體。

清阮葵生《茶餘客話》卷十三:“自有而無者,化為氣也,如水之耗而乾也。自無而有者,變而為質也,如氣之蒸為水也。”如:毒氣,煤氣,沼氣。

5.氣象。

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天有六氣……六氣曰:陰、陽、風、雨、晦、明也。”

6.節氣;氣候。

《素問·六節藏象論》:“五日謂之候,三候謂之氣,六氣謂之時。”

唐韓愈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常以立夏氣至,命廣州刺史行事祠下。”

元耶律楚材《過夏國新安縣》詩:“氣當霜降十分爽,月比中秋一倍寒。”

清阮葵生《茶餘客話》卷十三:“三節一氣,積六氣而成時,歲則有二十四氣。”

7.氣味。

《墨子·節葬下》:“棺三寸,足以朽骨;衣三領,足以朽肉,掘地之深,下無菹漏,氣無發洩於上,壟足以期其所,則止矣。”

《晉書·樂誌下》:“蘭風發芳氣,蓋世同其芬。”

唐李德裕《思山居·清明》詩:“月照一山明,風吹百花氣。”

8.嗅,聞。

《禮記·少儀》:“洗盥執食飲者勿氣。”

孔穎達疏:“謂不鼻嗅尊長飲食也。”

9.呼吸;氣息。

《禮記·祭義》:“氣也者,神之盛也。”

鄭玄註:“氣,謂噓吸出入也者。”

晉張華《博物誌》卷五:“軍祭酒弘農董芬……氣閉不通,良久乃蘇。”

唐張鷟《遊仙窟》:“當此之時,氣便欲絕,不覺轉眼,時復偷看十娘。”

《水滸傳》第九十回:“﹝漢子﹞走得氣急喘促,進了店門。”

王統照《雪後》:“這個孩子仿佛覺得自己所見高出於他們以上,然而說到這裏也有些氣促色變。”

10.聲氣,語氣。

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十一》:“寡人夜者聞西方有男子哭者,聲甚哀,氣甚悲,是奚為者也?寡人哀之。”

唐韓愈《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》:“﹝喜﹞五月初至此,自言為閤下所知,辭氣激揚,面有矜色。”
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二》:“二公酹酒祝之,詞氣慷慨,士百其勇。”

11.景象;氣氛。

《楚辭·九辯》:“悲哉秋之為氣也,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。”

晉王羲之《蘭亭序》:“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。”

唐杜甫《秋興》詩之一:“玉露雕傷楓樹林,巫山巫峽氣蕭森。”

魯迅《仿徨·在酒樓上》:“這雖說是酒樓,卻毫無酒樓氣。”

12.指社會風氣和習俗。
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先王恥其亂,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……使其曲直、繁瘠、廉肉、節奏,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,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:是先王立樂之方也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音初》:“流辟誂越慆濫之音出,則滔蕩之氣邪慢之心感矣。”

13.指人、物的屬性或一地的天然特點。

《易·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水流濕,火就燥,雲從龍,風從虎。”

晉陸機《辨亡論》上:“故同方者以類附,等契者以氣集。”

唐韓愈《送廖道士序》:“郴之為州,在嶺之上,測其高下,得三之二焉,中州清淑之氣,於是焉窮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孝宗淳熙五年》:“一隙之地,本不足以容萬乘,而鎮壓且五十年,山川之氣,亦發洩而無餘。故穀粟桑麻絲枲之利,歲耗於一歲;禽獸魚鱉草木之生,日微於一日。”

14.中國古代哲學概念。主觀唯心主義者用以指主觀精神。

《孟子·公孫醜下》:“我善養吾浩然之氣。”

宋代及以後的客觀唯心主義者認為“氣”是一種在“理”(即精神)之後的物質。

宋朱熹《答黃道夫》:“天地之間,有理有氣。理也者,形而上之道也,生物之本也;氣也者,形而下之器也,生物之具也。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,然後有性;必稟此氣,然後有形。”

明何景明《內篇》之二十:“氣者,形之禦也。氣以神動,形以氣存,不存而存,故曰難老。”樸素唯物主義者則用以指形成宇宙萬物的最根本的物質實體。

《易·繫辭上》:“精氣為物,遊魂為變。”

孔穎達疏:“‘精氣為物’者,謂陰陽精靈之氣。”

漢王充《論衡·自然》:“天地合氣,萬物自生。”

漢王符《潛夫論·本訓》:“麟龍、鸞鳳、蝥蠈、蝝蝗,莫非氣之所為也。”

宋張載《正蒙·乾稱下》:“凡象,皆氣也。”

王夫之註:“使之各成其象者,皆氣所聚也。”

清惲敬《原命》:“氣之過,無以生,氣之不及,無以生,其生形者,皆氣之中也。”

15.氣運。

宋蘇舜欽《高山別鄰幾》詩:“高山扶層巔,下與地盤結,氣貫不變移,澤枯乃朽裂。”

毛澤東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:“難道這幾個月以前土豪劣紳貪官汙吏還大家走好運,大家墳山都貫氣,這幾個月忽然大家走壞運,墳山也一齊不貫氣了麽?”

16.指人的元氣,生命力。

《墨子·辭過》:“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,素食而分處,故聖人作,誨男耕稼樹藝,以為民食,其為食也,足以增氣充虛,彊體適腹而已矣。”

宋周密《齊東野語·王魁傳》:“積久為寒中洞泄,氣脫肉消,飲食不前而死。”

清薛福成《援越南議中》:“務使越人氣壯力完,不遽折而入於法。”

17.指精神狀態,情緒。

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欲靜則平氣。”

《史記·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當今諸侯無異心,百姓無怨氣。”

唐韓愈《送浮屠文暢師序》:“措之於其躬,體安而氣平。”
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二:“自家想著當年的事,還有些氣傲心高。隻得作一長歌,當做似《蓮花落》,滿市唱著乞食。”

18.特指勇氣;豪氣。

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
唐韓愈《送張道士序》:“臣有膽與氣,不忍死茅茨。”
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太祖議我都城偪遼瀋,將先圖葉赫則患明兵擣我之虛,非大挫明兵,奪其氣不可。”

朱德《紀念黨的四十周年》詩:“工人有黨氣掀天,戰鬥曾經四十年。”

19.氣色;表情。

唐韓愈《貞曜先生墓誌銘》:“先生生六七年,端序則見,長而愈騫,涵而揉之,內外完好,色夷氣清,可畏而親。”

20.氣惱;生氣。

唐韓愈《劉統軍碑》:“德宗之始,為曲環起;奮筆為檄,強寇氣死。”

《紅樓夢》第三一回:“寶玉已經氣的黃了臉。”

巴金《家》三一:“周氏把覺慧罵了一陣,終於氣哭了。”

21.指氣惱、不愉快的情緒。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三回:“﹝辛評﹞聞言,氣滿填胸,昏絕於地。”

魏巍《東方》第四部第六章:“‘李能!’大媽截住他的話頭,忍住氣說:‘咱計劃那會,你倒是開不開?’”

22.使人生氣。如:故意氣他一下。你別氣我了!23.謂欺壓。

趙樹理《孟祥英翻身》:“要是兩口子感情好,受了婆婆的氣,晚上可以向丈夫哭一哭。”

24.氣派;氣概。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”

唐杜甫《壯遊》詩:“氣劘屈賈壘,目短曹劉牆。”

明李贄《與友人書》:“顧沖菴氣欲蓋人,而心實能下人。”

巴金《復仇》二:“他一點男子氣也沒有,竟然向我跪下了。”

25.義氣。

《陳書·章昭達傳》:“昭達性倜儻,輕財尚氣。”

《新唐書·楊炎傳》:“炎美鬚眉,峻風宇,文藻雄蔚,然豪爽尚氣。”

元劉祁《歸潛誌》卷二:“雅尚氣任俠,不肯下人。”

26.氣焰;權勢。

《明史·丁瑄傳》:“沙縣佃人鄧茂七素無賴,既為甲長,益以氣役屬鄉民。”

清薛福成《贈廣西巡撫壯節鄒公行狀》:“然公自負其能,見世之陋庸闒茸不事事者,無貴賤,壹以氣陵之,不為禮。”

27.指作家的氣質或作品的風格,氣勢。

三國魏曹丕《典論·論文》:“文以氣為主,氣之清濁有體,不可力強而致。”

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風骨》:“意氣駿爽,則文風清焉。”

宋秦觀《韓愈論》:“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,極豪逸之氣。”

清沈德潛《說詩晬語》卷下:“元裕之七言古詩,氣王神行,平蕪一望時,常得峰巒高插濤瀾動地之概,又東坡後一能手也。”

28.指文風。

《宋書·謝靈運傳論》:“仲文始革孫許之風,叔原大變太元之氣。”

唐韓愈《王公墓誌銘》:“公所為文章,無世俗氣。”

29.作風;習氣。

毛澤東《我們黨的一些歷史經驗》:“知識分子有一點氣味,就是知識分子氣。”如:官氣,嬌氣。

30.中醫學術語。指脈氣和營衛。

《周禮·天官·獸醫》:“凡療獸病,灌而行之,以節之,以動其氣。”

鄭玄註:“氣,謂脈氣。”

《素問·調經論》:“氣有餘則寫其經隧。”

王冰註:“氣,謂營衛也。”

《靈樞經·決氣》:“何謂氣?岐伯曰:上焦開發,宣五穀味,熏膚,充身澤毛,若霧露之溉,是謂氣。”

31.指脈氣和營衛方面的病象。

《敦煌曲子詞·定風波》:“風濕傷寒脈緊沈,遍身虛汗似湯淋。此是三傷誰識別?情切,有風有氣有食結。”

32.指氣功。
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三》:“﹝羅浮生﹞或散髮箕踞,久之用氣上攻,其髮條直如植。”

33.指效力,作用。

《呂氏春秋·審時》:“是故得時之稼,其臭香,其味甘,其氣章。百日食之,耳目聰明,心意叡,四衛變彊。”

高誘註:“氣,力也。”

34.動量詞。猶一頓、一陣子、一下子等。

《西遊記》第九四回:“二哥忒沒修養,這氣飽飫,如何睡覺?”如:亂打一氣,瞎說一氣。

35.通“乞”。乞討。

36.通“器”。

《禮記·樂記》:“詩,言其誌也;歌,詠其聲也;舞,動其容也。三者本於心,然後樂氣從之。”

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禮記中》:“氣,即‘器’之假借也。”

II

ㄒ〡ˋ

〔《廣韻》許既切,去未,曉。〕

“餼”的古字。

1.饋贈糧餉。

《說文·米部》“氣”字下引《春秋傳》:“齊人來氣諸侯。”今本《左傳·桓公十年》作“齊人餼諸侯。”

段玉裁註:“許所據作‘氣’。

左丘明述《春秋傳》以古文,於此可見。”

2.指食物。

元楊立齋《哨遍》套曲:“飢時節選著那六局全食店裏添些箇氣;渴時節揀那百尺高樓上嚥數盞兒巴。”

阅读:1735

●氣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