齧
齧字的筆畫:21畫;
(齧,嚙)
niè
ㄋ〡ㄝˋ
〔《廣韻》五結切,入屑,疑。〕
亦作“囓”。
1.咬,啃。
《管子·戒》:“東郭有狗啀啀,旦暮欲齧我,猳而不使也。”
唐拾得《詩》之四一:“蟻子齧大樹,焉知氣力微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四九回:“不想民間苧根齧完,草根掘盡。”
2.侵蝕。
明李東陽《送平江伯陳公總督修河兼柬劉都憲時雍》詩:“黃河西來忽東決,張秋舊堤先受齧。”
清納蘭性德《憶秦娥·龍潭口》詞:“斷碑題字,古苔橫齧。”
3.缺口。
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夫牆之壞也於隙,劍之折必有齧。”
高誘註:“齧,缺也。”
清龔自珍《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》:“過橋,遇女墻齧可登者,登之。”
4.姓。
堯時有齧缺。見《莊子·天地》。
阅读:134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