髡
髡字的筆畫:13畫;
kūn
ㄎㄨㄣ
〔《廣韻》苦昆切,平魂,溪。〕
1.剃去毛髮。
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:“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髮美,使髡之以為呂姜鬄。”
晉袁宏《後漢紀·桓帝紀下》:“黨事之興,馥名在捕中,馥乃髡髭髮,易姓名,匿跡遠竄,為人傭賃。”
明朱璽《村居》詩:“頭髡久與峨冠遠,囊澀應無濁酒賒。”
清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二:“林以女子髡其頂,詐為男子裝,置帳中。”
2.古代剃髮之刑。
《周禮·秋官·掌戮》:“髡者使守積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用刑》:“且髡其更生之髮,撾其方愈之創,殊不足以懲次死之罪。”
《資治通鑒·陳武帝永定二年》:“帝尋發怒,聞晞得杖,以故不殺,髡鞭配甲坊。”
清昭槤《嘯亭續錄·名臣論識》:“又向以當復肉刑,若以髡治罔上,以刵治軍律以刖治盜,以劓治貪,可歲免死百人。”
聞一多《戰後文藝的道路》:“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淳於髡為齊國贅婿,髡是受剃了髮的髡刑的,名字都已證明他是奴隸了。”
3.指剃眉鬚之刑。
唐蘇鶚《蘇氏演義》卷上:“又有髡者,古人剃眉鬚之刑。”
4.指僧尼。
唐孫樵《復佛寺奏》:“巨以為殘蠹於民者,群髡最大。”
宋蔡絛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五:“望見一髡,大醉,吐穢於道。”
明沈德符《野獲編·諧謔·嘉興謔語》:“趙甬江少保時尚為郎,以佔寺基為髡輩所毆也。”
清獨逸窩退士《笑笑錄·坐亡僧》:“某嘆曰:‘是亦坐亡者耶?何置諸庭忍使暴露而不恤耶!’一髡素號敏爽,亟前對曰:‘此數僧今已無子孫矣。’”
5.砍;截斷。
三國魏杜恕《體論·君》:“且令人主魁然獨立,是無臣子也,又誰為君父乎?是猶髡其枝而欲根之蔭,揜其目而欲視之明,襲獨立之跡而願其扶疏也。”
唐元稹《賽神》詩:“命樵執斤斧,怪木寧遽髡。”
唐孫棨《北裏誌·張住住》:“曲中素有畜鬥雞者,佛奴常與之狎,至五日因髡其冠,取丹物托宋嫗致於住住。”
清方文《偕閔無作孔千一寧山同登雨花臺》詩:“正學祠偏圮,鍾山樹盡髡。”
6.整枝,剪去樹枝。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種槐柳楸梓梧柞》:“陶朱公術曰:‘……十年以後,髡一樹得一載,歲髡二百樹,五年一周。’”
7.樹枝光禿貌。
清龔自珍《某生與友人書》:“阻風無酒倍消魂,況是殘秋岸柳髡?”
阅读:94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