焠
焠字的筆畫:12畫;
cuì
ㄘㄨㄟˋ
〔《廣韻》七內切,去隊,清。〕
1.將金屬加熱後,浸於水或油中,急速冷卻,以加強其硬度。
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水與火合為焠,與金合為鑠。”
《漢書·王褒傳》:“清水焠其鋒,越砥斂其咢。”
顏師古註:“焠謂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。”
2.浸染。
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﹝太子﹞得趙人徐夫人匕首,取之百金,使工以藥焠之,以試人,血濡縷,人無不立死者。”
司馬貞索隱:“焠,染也。謂以毒藥染劍鍔也。”
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:“脟割輪焠。”
顏師古註:“焠,亦搵染之義耳。”
3.點燃;燒灼。
《水滸傳》第四六回:“﹝石秀﹞便去竈前尋了把草,竈裏點個火,望裏面四下焠著。”
明馬愈《馬氏日抄·蝦蟆》:“﹝張﹞焠燈照之,皆小蝦蟆也。”
清東軒主人《述異記·永寧仙跡》:“庵中一道人,以賣馬鞭竹筷為業。旁置一爐,取炭焠鞭筷。”參見“焠掌”。
阅读:123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