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散

ok8.org > 詞典 > 蕭散

(蕭散,蕭散)

I

1.消散;消釋。

《晉書·恭帝紀論》:“雖有手握戎麾,心存舊國,迴首無良,忽焉蕭散。”

唐皎然《送大寶上人歸楚山》詩:“獨鶴翩翻飛不定,歸雲蕭散會無因。”

明劉基《自天章入城作》詩:“煩襟得蕭散,似欲忘羈旅。”

2.蕭條;淒涼。

南朝梁何遜《和司馬博士詠雪》:“蕭散忽如盡,徘徊已復新。”

唐韋應物《獨遊西齋寄崔主簿》詩:“秋齋正蕭散,煙水易昏夕。”

宋蘇軾《和李太白》:“野情轉蕭散,世道有翻覆。”

清曹寅《宿金氏園亭》詩:“蕭散人問意,孤雲第幾峰。”

II

猶蕭灑。形容舉止、神情、風格等自然,不拘束;閑散舒適。

《西京雜記》卷二:“司馬相如為《上林》、《子虛》賦,意思蕭散,不復與外事相關。”

唐張九齡《林亭詠》:“從茲果蕭散,無事亦無營。”

宋曾鞏《招隱寺》詩:“我亦本蕭散,至此更怡然。”

清方苞《重建潤州鶴林寺記》:“佛之理吾不信,而竊喜其教,絕婚宦,公貨財,布衣疏食,隨地可安,士之蕭散孤介,而不欲違其本心者,往往匿跡於其中。”

阅读:1125

●蕭散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