窒
窒字的筆畫:11畫;
I
zhì
ㄓˋ
〔《廣韻》陟栗切,入質,知。〕
〔《廣韻》丁結切,入屑,端。〕
1.堵塞;閉塞不通。
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“穹窒熏鼠,塞向墐戶。”
毛傳:“窒,塞也。”
《莊子·秋水》:“梁麗可以沖城,而不可以窒穴。”
《呂氏春秋·季秋》:“季秋行夏令,則其國大水,冬藏殃敗,民多鼽窒。”
高誘註:“鼽窒,鼻不通也。”
漢劉向《說苑·敬慎》:“吾嘗見高山之崩,深谷之窒。”
《宋史·劉錡傳》:“嘗從仲武(劉仲武)征討,牙門水斛滿,以箭射之,拔箭水註,隨以一矢窒之。”
2.引申為抵觸;矛盾。
金王若虛《滹南詩話》卷下:“又雲:‘婷婷嫋嫋,恰近十三餘。’夫近則未及,餘則已過,無乃相窒乎?”
3.抑制;遏止。
唐元稹《上門下裴相公書》:“且曩時之窒閤下及小生者,豈不以閤下疏有‘居安思危’之字為抵忌,對上以河南縣尉非貶官為說乎?”唐司空圖《釋怨》:“願窒隙以雕譚,庶追歡而寵誼。”
4.障礙物。
元王構《丞相答剌罕贈謚制》:“廓神明之薀,有窒皆通。”
《明史·河渠誌一》:“至決口,去窒沈艦,壓以大埽。”
5.乖戾;執拗。
《論語·陽貨》:“惡勇而無禮者,惡果敢而窒者。”
嚴復《原強續篇》:“夫所惡於虛驕恃氣者,以其果敢而窒,如醉人之勇,俟其既醒,必怯懦而不可復作者也。”
6.恐懼。參見“窒惕”。
7.通“室”。房屋。
《墨子·號令》:“外空窒盡發之。”
孫詒讓間詁:“室窒聲類同,古多通用。”
《隸釋·漢韓敕修孔廟後碑》:“庫窒中郎。”
洪適釋:“窒為室。”
II
dié
ㄉ〡ㄝˊ
〔《集韻》徒結切,入屑,定。〕
見“窒皇”。
阅读:137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