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俗
1.文雅和粗俗。
漢王充《論衡·四諱》:“雅俗異材,舉措殊操。”
《南史·張欣泰傳》:“欣泰通涉雅俗,交結多是名素,下直輒著鹿皮冠,衲衣錫杖,挾素琴。”
清王士禛《香祖筆記》卷七:“今人詩且未論雅俗,但開卷看其題目,即可望而辨之。”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答<戲>周刊編者信》:“這也並非全為了用這來區別人的上下,雅俗,好壞。”
2.雅人和俗人。
《晉書·段灼傳》:“艾(鄧艾)性剛急,矜功伐善,而不能協同朋類,輕犯雅俗,失君子之心。”
《文選·任昉<百辟勸進今上箋>》:“且明公本自諸生,取樂名教,道風素論,坐鎮雅俗。”
李善註:“王隱《晉書》,劉琨表曰:李術以素論門望,不可與樵采同日也。
《孫綽子》曰:或問雅俗,曰:涇渭分流,《雅》《鄭》異調。”
宋柳永《一寸金》詞:“雅俗多遊賞,輕裘俊、靚妝艷冶。”
清李漁《風箏誤·請兵》:“故此在兵部乞恩,補了這邊的缺,原隻說來坐鎮雅俗的,不想一到地方,就多事起來。”
3.指雅正的風氣。
唐楊巨源《薛司空自青州歸朝》詩:“已變畏途成雅俗,仍過舊裏揖清風。”
阅读:1217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