肚兜
1.貼身遮護胸腹的布片。菱形,有的有袋,用以貯物。
明劉若愚《酌中誌·大內規制紀略》:“像金鑄者,曾經盜去鎔使,惟像首屢銷不化。盜藏之肚兜,日夜隨身。”
《恨海》第二回:“車夫一面說著,放下了馬鞭子,把銀子放在肚兜裏。”
茅盾《林家鋪子》四:“壽生一面說,一面撩起衣服,從肚兜裏掏出一個手巾包來遞給了林先生。”按,罩在衣外炊事用者,亦有此名,滬語名為“飯單”,湖湘間名曰“圍裙”。
2.舊時婦女或小兒用的抹胸。
清吳珠泉《續板橋雜記·雅遊》:“至於抹胸,俗稱肚兜,夏紗冬縐,貯以麝屑,緣以錦縑。”小兒用者,今仍常見,惟一般無袋。
湖湘間名“兜肚”,睡眠時以免風吹肚臍。
阅读:1123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