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阨

阨字的筆畫:6畫;

I

è

ㄜˋ

〔《集韻》乙革切,入麥,影。〕

“隘”的被通假字。

1.困厄;困窘。

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是時孔子當阨。”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不推人於險,不迫人於阨。”

清珠泉居士《雪鴻小記補遺》:“楊大後因阨於大婦,仍返邗溝。”

2.謂使困厄。

漢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王道》:“宋襄公曰:‘不鼓不成列,不阨人。’”

3.控制;扼守。

唐段文昌《平淮西碑》:“總宣武、淮南、宣歙、浙西、徐泗,凡五軍,阨固始之險。”

明袁宏道《荊州修復北城碑記》:“時平則百雉為具,一旦有警,無寸嶮可阨。”

《清史稿·銘安傳》:“東北與俄接壤,舊設卡倫,無兵駐守。迺遣將分阨要塞。”

II

ài

ㄞˋ

〔《集韻》烏懈切,去卦,影。〕

1.狹窄,狹小。

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“彼徒我車,所遇又阨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阨,本又作隘。”

晉陸機《辨亡論下》:“川阨流迅,水有驚波之艱。”

《文選·左思〈吳都賦〉》:“國有鬱鞅而顯敞,邦有湫阨而踡跼。”

李周翰註:“阨,小。”

2.指險阻之處,險要之地。

《吳子·應變》:“避之於易,邀之於阨。”
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高壘毋戰,閉關據阨,荷戟而守之。”

3.指險要。

明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一》:“生平遊屐,斯為最阨矣。”

阅读:1275

●阨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