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涸
1.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泉涸,魚相與處於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。”後因以“枯涸”指困境,或指陷入困境者。
唐元稹《酬許五康佐》詩:“枯涸方窮轍,生涯不繫舟。”
宋黃庭堅《黃潁州輓詞》之一:“惠沫霑枯涸,忠規補過差。”
2.枯竭乾涸。用於指水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苦寒行》:“饑爨煙不興,渴汲水枯涸。”
宋蘇軾《乞子珪師號狀》:“經今十八年,沈公井復壞,終歲枯涸。”
何其芳《遲暮的花》:“右邊幾步遠有一木板橋,橋下的流水早已枯涸。”
3.枯竭乾涸。用於指資財。
宋蘇軾《論綱稍欠折利害狀》:“數年以來,官用窘逼,轉運司督迫諸處稅務日急一日,故商賈全然不行,京師坐至枯涸。”
郭沫若《世界大戰的歸趨》:“然而戰爭一持久,作戰資源便會枯涸。”
4.枯竭乾涸。用於指思維等。
清王端履《重論文齋筆錄》卷二:“吏部久患頭風,腦已枯涸。”
《人民文學》1978年第6期:“你把這種子,播在漁民枯涸的心海。”
阅读:127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