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甲

甲字的筆畫:5畫;

ji·

ㄐ〡ㄚˇ

〔《廣韻》古狎切,入狎,見。〕

1.植物某些部分的外層,如種皮、花萼、果實外殼等。

《易·解》: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”

孫星衍集解引鄭玄曰:“皮曰甲。”

南朝宋鮑照《園葵賦》:“柔莩爰秀,剛甲以解。”

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·大豆》:“﹝大豆﹞夏至後二十日尚可種,戴甲而生,不用深耕。”

明徐光啟《農政全書》卷二八:“﹝蕪菁﹞秋初可種,自破甲至結子,皆可食。”

2.植物的新葉。

唐杜甫《有客》詩:“自鋤稀菜甲,小摘為情親。”

仇兆鰲註引《說文》:“草木初生曰甲。”

前蜀韋莊《立春》詩:“雪圃乍開紅菜甲,綵幡新剪綠楊絲。”

宋文瑩《玉壺清話》卷一:“夷簡《山居》詩有‘宿雨一番蔬甲嫩,春山幾焙茗旗香’之句。”

明吳甡《新晴》詩:“水痕秋漸落,蔬甲日看長。”

清顧炎武《鄒平張公子萬斛園上小集各賦一物得桔橰》詩:“菜甲青敷地,花容赤繞塍。”

3.某些動物身上的鱗片或硬殼。
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靈龜之甲,不必為戰施;麟角鳳爪,不必為鬥設。”

4.特指龜甲。

《文選·左思〈吳都賦〉》:“葺鱗鏤甲,詭類舛錯。”

劉逵註:“甲,謂龜甲也。”

宋王安石《同王浚賢良賦龜》:“於時睹甲別貴賤,太上藏法傳昆仍。”參見“甲骨”。

5.指帶有甲殼的水族。

《初學記》卷七引漢蔡邕《漢津賦》:“鱗甲育其萬類兮,蛟螭集以嬉遊。”

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景林寺》:“水猶澄清,洞底明靜,鱗甲潛藏,辨其魚鱉。”

6.用皮革、金屬等製成的護身服。

《周禮·考工記·函人》:“函人為甲,犀甲七屬,兕甲六屬,合甲五屬。”

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甲堅以新,士選以飽。”

唐韓愈《與鳳翔邢尚書書》:“今閤下為王爪牙,為國藩垣,威行如秋,仁行如春,戎狄棄甲而遠遁。”

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二:“裹一頂紅巾,珍珠如糝飯;甲掛唐夷兩副;靴穿抹綠。”

魯迅《吶喊·阿Q正傳》:“至於革命黨,有的說是便在這一夜進了城,個個白盔白甲。”

7.指在物體外起保護作用的裝備。如:鐵甲車。

8.指甲士;士兵。

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秋九月,晉侯飲趙盾酒,伏甲,將攻之。”

漢陳琳《為曹洪與魏文帝書》:“彼有精甲數萬,臨高守要,一人揮戟,萬夫不得進。”

唐杜牧《東兵長句十韻》:“羽林東下雷霆怒,楚甲南來組練明。”

清魏源《聖武記》卷一:“﹝太祖﹞以景顯二祖之讎起兵討尼堪外蘭,率甲十三,襲之於圖倫城。”

9.披上戰甲。

唐韓愈《與少室李拾遺書》:“四海之所環,無一夫甲而兵者。”

《新唐書·段秀實傳》:“秀實列卒取之,斷首置槊上,植市門外。一營大譟,盡甲。”

明唐順之《敘廣右戰功》:“自是諸軍民官必甲,而後敢出城。”

10.人手指和足趾前端的角質層。

《管子·四時》:“西方曰辰,其時曰秋,其氣曰陰,陰生金與甲。”

尹知章註:“陰氣凝結堅實,故生金為爪甲。”

《法苑珠林》卷五一:“我苦行六年,手足爪甲不剪,皆長七寸許。”

宋史達祖《西江月·閨思》詞:“指嫩香隨甲影,頸寒秋入雲邊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屍變》:“使人拔女手,牢不可開。審諦之,則左右四指,並捲如鉤,入木沒甲。”

11.演奏箏、琵琶等彈撥樂器時,套在手指上使用的一種假指甲。前端扁長,後部環形。

唐杜甫《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》詩之五:“銀甲彈箏用,金魚換酒來。”

仇兆鰲註:“以銀甲作指甲,取其有聲。”

《醒世恒言·隋煬帝逸遊召譴》:“檀板輕聲銀甲緩,醅浮香米玉蛆寒,醉眼暗相看。”

12.天幹的第一位,用以紀年、月、日。

《楚辭·九章·哀郢》:“出國門而軫懷兮,甲之晁吾以行。”

《文選·何晏〈景福殿賦〉》:“星居宿陳,綺錯鱗比,辛壬癸甲,為之名秩。”

李善註:“辛壬癸甲,十幹之名。今取以題坊署,以別先後也。”

清魏源《〈說文〉假借釋例》:“再考天幹、地支,則甲本天幹之首。”

13.六十甲子的省稱。滿六十甲子或六十歲稱花甲。

唐韓偓《春陰獨酌寄同年虞部李郎中》詩:“閒嗤入甲奔競態,醉唱落調漁樵歌。”

季仲《鄉思·南曲聲中》:“我的姑丈已年逾花甲,原是臺灣C縣S中學的語文教員。”

14.一旬的第一日。

《易·蠱》:“先甲三日,後甲三日。”

孔穎達疏:“甲,為十日之首。”

高亨註:“每月三旬。每旬十日,以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十字記之。”

《禮記·郊特牲》:“日用甲,用日之始也。”

漢揚雄《法言·先知》:“先甲一日易,後甲一日難。”

李軌註:“甲者,一旬之始,已有之初也。”

15.第一。

漢王充《論衡·超奇》:“彼子長、子雲說論之徒,君山為甲。”

金麻九疇《跋伯玉命簡之臨米元章楚山圖》詩:“江山多處乃爾毒,始信中原天下甲。”

16.居於首位;冠於。

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武安由此滋驕,治宅甲諸第。”

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“為諸第之上也。”

《新唐書·張弘靖傳》:“先第在東都思順裏,盛麗甲當時。”

郭沫若《井岡山巡禮·登贛州城內八境臺》詩:“林材冠贛省,鎢產甲神州。”

17.古以幹支與五行相配,甲乙配木,屬東方,因以甲代稱木。泛指木柴、森林、樹木等。

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:“甲子受制,則行柔惠。”

高誘註:“甲,木也。木王東方,故施柔惠。”

宋王定國《南懷州修湯王廟記》:“歲既旱暵,念彼編民,所以焦心默慮,敕躬齋宿,昭告於上帝,甲未及燃,而密雲四合,甘澤大澍。”

18.甲屬木主仁,故以甲名仁。

漢揚雄《太玄·斷》:“庚斷甲,義斷仁也。”

範望註:“庚,義也;甲,仁也。”

葉子奇註:“庚屬金為義,甲屬木為仁。”

19.指科舉殿試錄取的等第。

宋司馬光《論選舉狀》:“其及第授官並與進士第一甲同在明經之上,仍於告身前列。”

清張祥河《會典簡明錄·侍衛處》:“新進士一甲一名,為一等侍衛;二、三名,授二等侍衛;二甲選十人授三等侍衛。”

魯迅《而已集·談所謂“大內檔案”》:“另有幾箱,原在教育部,不過都是二三甲的卷子,聽說名次高一點的在清朝便已被人偷去了,何況乎狀元。”

20.泛指等級。

宋洪邁《容齋續筆·田租輕重》:“今時大不然,每當輸一石,而義倉省耗別為一鬥二升,官倉明言十加六;復於其間用米之精粗為說,分若幹甲,有至七八甲者,則數外之取亦如之。”

21.“甲科”的省稱。

元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第二摺:“占鰲頭,登上甲。”

22.宋稱雜劇戲班為甲。

明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·莊嶽委談下》:“宋世雜劇名號,惟《武林舊事》足徵,每一甲有八人者,有五人者。八人者,有戲頭,有引戲,有次淨,有副末,有裝旦。五人者,第有前四角色。”參閱宋周密《武林舊事·乾淳教坊樂部》。

23.舊時戶口編制單位,始於宋代。

宋胡太初《晝簾緒論·催科》:“以十戶為一甲,一甲之中擇管額多者為首。”

清惲敬《新喻東門漕倉記》:“坊圖皆有十甲,甲有管首,管首如戶長。”

24.宋代地方軍隊的基層組織單位。二十五人為一甲。

宋李綱《建炎進退誌》卷三:“四甲為隊,有隊將正副二人。”

《宋史·兵誌六》:“熙寧初,王安石變法募兵而行保甲,帝從其議。”

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建炎元年》:“諸軍團練,以五人為伍,伍有長,五伍為甲,甲有正。”

25.清代田地計算單位。

《清史稿·食貨誌一》:“浙江新漲沙塗,民、竈皆承領,百畝為號,十號為甲,十甲老農導耕。”

26.臺灣的地積單位。

《清史稿·食貨誌一》:“﹝臺灣﹞內山未墾及入官荒廢埔地八千八百餘甲,每甲準民田十一畝零。”

27.指甲板。

清薛福成《出使四國日記·光緒十六年七月十六日》:“倘戰時船邊有水處擊穿,則水入船內穹甲之上,甲未損而船或沈矣。”

28.代詞。指代失傳、虛構或不欲明言的人名。

睡虎地秦墓竹簡《封診式·告子》:“某裏士五(伍)甲告曰:‘甲親子同裏士五(伍)丙不孝,謁殺,敢告。’”

《史記·萬石張叔列傳》:“奮(石奮)長子建,次子甲,次子乙,次子慶,皆以馴行孝謹,官皆至二千石。”

張守節正義引顏師古曰:“史失其名,故雲甲、乙耳,非其名也。”
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某甲》:“某甲私其僕婦,因殺僕納婦,生二子一女。”
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“題未定”草(三)》:“然甲則曰不佞望洋而興嘆,乙則曰汝輩何不潛心而探求。”

29.背脊上部跟兩胳膊接連的部分。後作“胛”。

《釋名·釋形體》:“甲,闔也。與胸脅背相會闔也。”

《素問·臟氣法時論》:“心病者,胸中痛,脅支滿,脅下痛,膺、背、肩甲間痛,兩臂內痛。”

30.通“狎”。親昵;習狎。

《詩·衛風·芄蘭》:“雖則佩韘,能不我甲。”

毛傳:“甲,狎也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《韓詩》作狎。狎,戶甲反。”

唐黃滔《周以龍興賦》:“子蠻貊而蟲沙附,甲忠信而鬐鬣張。”

31.通“夾”。從相對兩個方面來的;處於相對的兩個方面的中間。

《書·多方》:“厥圖帝之命,不克開於民之麗,乃大降罰,崇亂有夏,因甲於內亂。”

孔傳:“桀乃大下罰於民,重亂有夏,言殘虐。外不憂民,內不勤德,因甲於二亂之內,言昏甚。”

孔穎達疏:“夾聲近甲,古人甲與夾通用,夾於二事之內而為亂行。”

32.同“押”。簽押。

《新唐書·元載傳》:“時擬奏文武官功狀多謬舛,載虞有司駁正,乃請別敕授六品以下官,吏部、兵部即附甲團奏,不須檢勘,欲示權出於己。”

阅读:4104

●甲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