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中字的筆畫:4畫;
I
zhōng
ㄓㄨㄥ
〔《廣韻》陟弓切,平東,知。〕
1.內,裡面。與“外”相對。
《易·坤》:“象曰: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”
高亨註:“中,猶內也。”
唐韓愈《和侯協律詠筍》:“外恨苞藏密,中仍節目繁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鼠戲》:“背負一囊,中蓄小鼠十餘頭。”
毛澤東《蔔算子·詠梅》詞:“待到山花爛漫時,她在叢中笑。”
2.特指宮禁之內。亦借指朝廷。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趙高用事於中。”
唐韓愈《祭董相公文》:“公來自中,天子所倚。”
宋蘇舜欽《論西事狀》:“惟攻守之策,必須中授。”
明葉盛《水東日記·議王琦事》:“其正事體一章,且留中,於是言者有愧色。”
3.指一個時期內或其中間。
《漢書·馮奉世傳》:“本始中,從軍擊匈奴。”
晉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“晉太元中,武陵人捕魚為業。”
宋蔡絛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一:“祕書省自政和末既徙於東觀之下,宣和中始告落成。”
4.指一個地區之內。
南朝宋謝靈運《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》詩:“閩中安可處,日夜念歸旋。”
清管同《寶山記遊》:“夏四月,荊溪周保緒自吳中來。”
5.指內心。
《莊子·天運》:“中無主而不止。”
成玄英疏:“若使中心無受道之主,假令聞於聖說,亦不能止住於胸懷,故知無佗也。”
《史記·樂書》:“情動於中,故形於聲。”
張守節正義:“中猶心也。”
宋蘇軾《乞常州居住表》:“中雖無愧,敢不自明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雷曹》:“君之惠好,在中不忘。”
6.引申為感情。
《國語·晉語五》:“若中不濟,而外彊之,其卒將復,中以外易矣。”
韋昭註:“謂情不足,而貌彊為之。”
7.指內臟。
《素問·陰陽類論》:“五中所主,何藏最貴。”
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人部一》:“﹝治痘瘡﹞藥匕之方,則始終以解毒和中為主。”
8.身體。
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文子其中退然,如不勝衣。”
鄭玄註:“中,身也。”
唐李德裕《次柳氏舊聞·張果》:“吾聞奇士至人,外物不能敗其中。”
宋蘇舜欽《依韻和勝之暑飲》:“不知餘中虛,外冷得所托。”
9.中間;當中。
《書·召誥》:“王來紹上帝,自服於土中。”
孔傳:“言王今來居洛邑……於地勢正中。”
《孫子·九地》:“擊其中,則首尾俱應。”
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·河水四》:“二城之中,有段幹木冢。”
《三國演義》第十六回:“布乃居中坐,使靈居左,備居右。”
10.居於其中。
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中天下而立。”
《漢書·鄭吉傳》:“吉於是中西域而立莫府。”
宋梅堯臣《矮石榴樹子賦》:“有矮石榴,高倍尺,中訟庭,麗戒石。”
11.中等。
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吾相狗也……中之質若視日。”
成玄英疏:“意氣高遠,望如視日,體質如斯,中品狗也。”
《漢書·溝洫誌》:“待詔賈讓奏言:治河有上、中、下策。”
12.半,一半。
《墨子·備城門》:“二步積石,石重中鈞以上者,五百枚。”
岑仲勉註:“中,半也。三十斤為鈞,中鈞約十五斤。”
《列子·力命》:“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,料虛實,度人情,得亦中,亡亦中。”
張湛註:“中,半也。”
宋曾鞏《諸寺觀祈雨文》:“春氣已中,農功方急,而膏澤未洽,土脈尚乾。”
清方苞《獄中雜記》:“方夜中,生人與死者並踵頂而臥,無可施避。”
13.間隔。
《禮記·間傳》:“中月而禫。”
孔穎達疏:“中,間也。大祥之後,更間一月而為禫祭。”
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上射先升三等,下射從之中等。”
鄭玄註:“中,猶閒也。”
14.媒介,居間。
《穀梁傳·桓公九年》:“紀季姜歸於京師,為之中者歸之也。”
範寧註:“中,謂關與婚事。”
15.指介紹人,中間人。
漢劉向《說苑·尊賢》:“士不中而見,女無媒而嫁,君子不行也。”
明徐鹹《西園雜記》卷下:“陸挽出一無賴作中假寫賣券。”
《收穫》1981年第4期:“最近教會方面托縣政府出面做中。”
16.正。
《禮記·玉藻》:“頭頸必中。”
鄭玄註:“頭容直。”
《晏子春秋·問上十六》:“衣冠不中,不敢以入朝。”
17.均勻。
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斲摯必中,膠之必均。”
鄭玄註:“摯之言致也;中猶均也。”
清江永《周禮疑義舉要·考工記二》:“中與均皆謂無厚薄不勻也。”
18.合適;恰當。
《戰國策·齊策二》:“是秦之計中,齊燕之計過矣。”
姚宏註:“中,得。”
《漢書·成帝紀》:“朕涉道日寡,舉錯不中,乃戊申日蝕地震,朕甚懼焉。”
宋葉適《袁聲史墓誌銘》:“余觀君疏於世故,而謀國無不中。”
19.指正確的標準。
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事行失中謂之姦事,知說失中謂之姦道。”
20.猶言可,行,成。
漢張仲景《傷寒論·太陽病上》:“此為壞病,桂枝不中與也。”
唐王建《隱者居》詩:“何物中長食,胡麻慢火熬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:“正要來與姐姐、姐夫商量了,往府裏討去,可是中麽?”
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四十回:“做中了飯沒做?中了,拿來吃。”
李英儒《野火春風鬥古城》第十八章:“旁的看我的眼色行事,就中啦。”
21.指中庸之道。
《論語·堯曰》:“允執厥中。”
劉寶楠正義:“執中者,謂執中道用之。”
《禮記·中庸》:“﹝舜﹞隱惡而揚善,執其兩端,用其中於民。”
鄭玄註:“兩端,過與不及也。用其中於民,賢與不肖皆能行之也。”
22.指中和之氣。
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民受天地之中以生,所謂命也。”
《漢書·律曆誌上》引此文,顏師古註雲:“中,謂中和之氣也。”
23.指二十四節氣的中氣。
《左傳·文公元年》:“先王之正時也,履端於始,舉正於中,歸餘於終。”
杜預註:“步厤之始,以為術之端首,期之日三百六十有六日。日月之行又有遲速,而必分為十二月,舉中氣以正月。”
《史記·曆書》:“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”一說指正朔之月。
清江永《群經補義·春秋》:“杜雲:‘舉中氣以正月’,亦非也。古厤惟八節,後世乃有二十四氣。以冬至為始,以閏餘為終,故舉正朔之月為中。”
24.中午,日中的時候。
南朝梁武帝《責賀琛敕》:“朕三更出理事。隨事多少,或中前得竟;或事多,至日昃方得就食。”
南朝宋劉敬叔《異苑》卷二:“又別有異物籐花,形似菱菜,朝紫、中綠、晡黃、暮青、夜赤,五色叠耀。”
《翻譯名義集·齋法四食》:“今釋氏以不過中,食。”
25.指中年。
鄧小平《在軍委座談會上的講話》:“老的要結合中、青。”
26.指中宿(xiù)。亦泛指星象。
南朝梁陸倕《石闕銘》:“乃命審曲之官,明中之士,陳圭置臬,瞻星揆地。”參見“中宿”。
27.指北鬥第一星魁中。
《公羊傳·文公十四年》:“孛者何?彗星也。其言入於北鬥何?北鬥有中也。”
何休註:“中者,魁中。”
28.指官府簿書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天府》:“凡官府鄉州及都鄙之治中,,受而藏之。”
鄭玄註引鄭司農雲:“治中謂其治職簿書之要。”
清江永《周禮疑義舉要·秋官》:“凡官府簿書謂之中,故諸官言治中,受中;《小司寇》:‘斷庶民訟獄之中’,皆謂簿書,猶今案卷也。此中字之本義,故掌文書者謂之史,其字從又、從中;又者,右手以手持簿書也。”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門外文談》:“況且‘升中於天’他(指巫)本職上也得將記載酋長和他的治下的大事的冊子,燒給上帝看。”
29.古代投壺時盛放計數籌碼的器皿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史》:“凡射事,飾中舍。筭(算),執其禮事。”
鄭玄註引鄭司農雲:“中所以盛筭也。”
《禮記·投壺》:“投壺之禮,主人奉矢,司射奉中,使人執壺。”
孔穎達疏:“中,謂受算之器。中之形,刻木為之,狀如兕鹿而伏,背上立圜圈,以盛算也。”
30.指盛文具的器皿。
《逸周書·嘗麥》:“宰乃承王中,升自客階。”
朱右曾校釋:“中,本盛算器,此蓋盛作策之具筆及鉛槧也。”
31.指中服。古代一車駕四馬,居中的兩匹馬稱服,也稱為中。
《詩·秦風·小戎》:“騏騮是中,騧驪是驂。”
鄭玄箋:“中,中服也。”
孔穎達疏:“騏馬騮馬是其中。謂為兩中服也。”
清鳳韶《鳳氏經說·車前馬》:“夾轅兩馬曰服。
《詩》曰:‘兩服上襄。’亦曰中,《詩》曰:‘騏騮是中。’”
32.古代戶役的年齡,北齊以十六以上、十七以下為中;隋以十一以上、十七以下為中;唐以十六為中。
《資治通鑒·唐高祖武德七年》:“初定均田租、庸、調法。丁、中之民,給田一頃。”參閱《通典·食貨七》。
33.通“忠”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:“以樂德教國子,中和祇庸孝友。”
鄭玄註:“中猶忠也。”
《呂氏春秋·誣徒》:“故不能學者,遇師則不中,用心則不專。”
俞樾《諸子平議·呂氏春秋一》:“中讀為忠,古字中忠通用。遇師則不中,言其事師不忠誠也。
高註以不中為不正,非是。”
34.中國的簡稱。如中法戰爭、中醫、中藥等。
35.佛教語。指“三諦”(空、假、中)的第一義諦。謂不二之至理。
隋智顗《法華玄義》卷四:“心性即是,即空,即假,即中。”
清龔自珍《釋二門三點同異》:“二門三點有二種解。先釋二門:止、觀是。乃釋三點:空、假、中是。”參閱龍樹《中論》。
36.姓。
周有中旄父。見《逸周書·作雒》。
II
zhòng
ㄓㄨㄥˋ
〔《廣韻》陟仲切,去送,知。〕
1.箭射著目標。
《左傳·桓公五年》:“祝聃射王,中肩。”
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楚有養由基者,善射者也。去柳葉百步而射之,百發而百中之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三:“一箭射去……正中了鹿的頭上。”
2.泛指擊中或被擊中。
唐韓愈《叉魚招張功曹》:“波間或自跳,中鱗憐錦碎。”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誌二》:“百擊不中。”
巴金《家》二十:“我害怕你們房裏中了炮子,拼命喊你們,又不見答應。”
3.符合。
《管子·四時》:“不中者死,失理者亡。”
尹知章註:“中猶合也。不合三政者則死。”
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諸將多中首虜率,以功為侯者,而廣軍無功。”
唐韓愈《順宗實錄五》:“上將大論宮市事,叔文說中上意,遂有寵。”
清蒲松齡《聊齋誌異·促織》:“即捕得兩三頭,又劣弱不中於款。”
魯迅《野草·死後》:“誰知道我的預想竟的中了,我自己就在證實這預想。”
4.及,到達。
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秦無韓魏之規,則禍必中於趙矣。”
《金史·輿服誌》:“其從秋山之服,則以熊鹿山林為文,其長中骭,取便於騎也。”
5.滿。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上至以衡石量書,日夜有呈,不中呈不得休息。”
張守節正義:“言表牋奏請,秤取一石,日夜有程期,不滿不休息。”
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“顧漢所輸匈奴繒絮米櫱,令其量中,必善美而已。”
顏師古註:“中,猶滿也。量中者,滿其數也。”
6.考取;錄取。
宋曾鞏《司封郎中孔君墓誌銘》:“鄉舉進士第一,遂中其科。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七:“後來孟沂中了進士。”
清李漁《憐香伴·聞試》:“你是他的讎人,他怎麽肯中你?”老舍《女店員》第一幕第一場:“我沒想到咱們一考就考中了。”
7.得到。
沙汀《丁跛公》:“這龜兒,就是中了頭獎,什麽人還想沾你一文錢麽?!”參見“中功”。
8.相當;相應。
《管子·輕重甲》:“楚之有黃金,中齊有菑石也。”
王念孫《讀書雜誌·管子六》:“中,當也。言楚之有黃金,當齊之有菑石也。”
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律中太簇。”
鄭玄註:“中猶應也。”
《周禮·考工記·車人》:“六尺有六寸,與步相中。”
賈公彥疏:“中,應也。謂正與步相應。”
9.值得。
《管子·輕重丁》:“珪中四千,瑗中五百。”
清《今世說·豪爽》:“﹝陳興霸﹞酒後耳熱,輒罵古偽豪傑,不中一文錢。”
10.擊;殺。
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王拱而朝天下,後者以兵中之。”
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:“膏之殺鱉,鵲矢中蝟,爛灰生蠅。”
高誘註:“中亦殺也。”
11.侵襲;傷害。
《楚辭·九辯》:“憯悽增欷兮,薄寒之中人。”
王逸註:“有似迫寒之傷人。”
晉葛洪《抱樸子·對俗》:“鬼神眾精不能犯,五兵百毒不能中。”
宋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四》:“夫心者,靈府也,為物所中,終身不痊。”
清徐士鑾《宋艷·奇異》:“妖魅乘機而中,皆邪念感召耳。”
12.指被侵襲、傷害。
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“烏桓時新中匈奴兵,明友既後匈奴,因乘烏桓敝,擊之,斬首六千餘級。”
13.中傷,陷害。
《漢書·何武傳》:“顯怒,欲以吏事中商。”
顏師古註:“中傷之也。”
《新唐書·李逢吉傳》:“時度與元稹知政,度嘗條稹憸佞,逢吉以為其隙易乘,遂並中之。”
明張時徹《誠意伯劉公神道碑銘》:“會司天臺災,翼巖上書言事,欲以中公,而上洞其奸,切責翼巖斬之。”
梁啟超《嘉應黃先生墓誌銘》:“適有以蜚語相中者,謂先生受外賂為它人計便。”
14.遭受;受到。
《說嶽全傳》第二七回:“前番我王兄誤中你的詭計,在青龍山上,被你傷了十萬大兵。”
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現在中黨八股毒太深的人,對民間的、外國的、古人的語言中有用的東西,不肯下苦功去學。”
15.醉飲。
《三國誌·魏誌·徐邈傳》:“時科禁酒,而邈私飲至於沈醉。校事趙達問以曹事,邈曰:‘中聖人。’”五代齊己《折楊柳詞》之三:“穠低似中陶潛酒,軟極如傷宋玉風。”
宋楊萬裏《和蕭伯和春興》:“聖人枉索方兄價,我與賢人也一中。”
潘飛聲《北固》詩:“且中京中酒,何必武昌魚。”按,“中酒”之“中”,古人詩詞中平仄雙用。
III
zhòng
ㄓㄨㄥˋ
〔《集韻》直眾切,去送,澄。〕
“仲”的古字。
1.指每季中居中的。參見“中春”、“中冬”。
2.指排行中的第二位。參見“中女”、“中父”。
阅读:3236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