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芒

芒字的筆畫:6畫;

I

hu·ng

ㄏㄨㄤˇ

〔《集韻》虎晃切,上蕩,曉。〕

同“恍”。

《莊子·至樂》:“芒乎芴乎,而無從出乎;芴乎芒乎,而無有象乎?”

《鶡冠子·夜行》:“芴乎芒乎,中有象乎?芒乎芴乎,中有物乎?”陸佃註:“芒者似有,芴者似無。”參見“芒芴”。

II

huāng

ㄏㄨㄤ

〔《集韻》呼光切,平唐,曉。〕

見“大芒落”。

III

máng

ㄇㄤˊ

〔《廣韻》莫郎切,平唐,明。〕

〔《廣韻》武方切,平陽,微。〕

1.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狀如茅,俗稱“芭茅”。桿高壯直,葉片線狀披針形,邊緣有細齒。秋季開花。嫩葉可作牛飼料,莖籜可編草履,作造紙原料。

《晉書·劉惔傳》:“家貧,織芒屩以為養。”

宋蘇軾《荊州》詩之十:“野火燒枯草,東風動綠芒。”

明馮夢龍《古今譚概·貧儉·虞玩之》:“帝取其屐視,斷處以芒接。”

2.草的末端;稻麥子實外殼上長的細刺。

漢劉楨《魯都賦》:“黍稷油油,粳族垂芒。”

晉潘嶽《射雉賦》:“麥漸漸以擢芒,雉鷕鷕而朝鴝。”

3.毫末;鋒刃。

《文子·道原》:“﹝夫道﹞深閎廣大,不可為外;析毫剖芒,不可為內。”
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,釋斤斧之用,而欲嬰以芒刃,臣以為不缺則折。”

晉左思《吳都賦》:“莫不衄銳挫芒,拉捭摧藏。”

《文選·張協〈七命〉》:“建雲髦,啟雄芒。”

李善註:“芒,鋒刃也。”

4.引申為纖細或微小。

《鶡冠子·王鈇》:“是以能治滿而不溢,綰大而不芒。”

陸佃註;“不損之使芒。芒之為言小也。”

漢班固《答賓戲》:“獨攄意乎宇宙之外,銳思於毫芒之內。”

5.光芒。

《晏子春秋·諫上二一》:“列舍無次,變星有芒。”

《文選·張衡〈思玄賦〉》:“揚芒熛而降天兮,水泫沄而湧濤。”

李善註:“芒,光芒也。”

清薛福成《庸盦筆記·史料·星變奇驗》:“鹹豐八年九月,彗星出西北,其芒埽三臺。”

6.廣大;遼遠。

《文子·道原》:“是故不道之道,芒乎大哉,未發號施令而移風易俗。”參見“芒芒”。

7.通“茫”。模糊不清;暗昧。

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芒主目伸五色,耳常五聲。”

尹知章註:“芒,謂芒然不曉識之貌。”

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”成玄英疏:“芒,闇昧也。”參見“芒芒”。

8.通“忙”。急遽,匆忙。參見“芒芒”。

9.毒草名。參見“芒草”。

10.古代計量單位。計量長度。

清阮元《疇人傳·陳藎謨》:“又有比例規者,簡捷更倍焉。但限長徑尺,纖、忽、秒、芒不能畢備,與籌算、珠算互有低昂。”

11.古代計量單位。天文學上計量日月星辰周天運行角度。

《清史稿·時憲誌一》:“分周天為三百六十度。太陽一日平行五十九分八秒十九微四十九纖三十六芒。”

12.通“邙”。

北邙山的簡稱。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北。

三國魏應璩《與從弟苗君胄書》:“閒者北遊,喜歡無量。登芒濟河,曠若發矇。”

晉盧諶《時興》詩:“北踰芒與河,南臨伊與洛。”

南朝梁沈約《應詔樂遊苑餞呂僧珍詩》:“伐罪芒山曲,弔民伊水潯。”

13.古縣名。

秦置。

漢初為侯國,屬沛郡。

東漢改為臨睢,治所在今河南省永城縣北。

《後漢書·杜茂傳》:“擊沛郡,拔芒。”

14.姓。

戰國時魏有芒卯。見《史記·秦本紀》。

阅读:2443

●芒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