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k8.org > 漢字/字典 > 翳

翳字的筆畫:17畫;

〡ˋ

〔《廣韻》於計切,去霽,影。〕

〔《廣韻》烏奚切,平齊,影。〕

1.用羽毛做的華蓋。

《說文·羽部》:“翳,華蓋也。”

《晉書·輿服誌》:“戎車,駕四馬,天子親戎所乘者也。載金鼓、羽旗、幢翳,置弩於軾上,其建矛麾悉斜註。”

2.遮蔽;隱藏;隱沒。

《楚辭·離騷》:“百神翳其備降兮,九疑繽其並迎。”

王逸註:“翳,蔽也。”
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於是乘輿乃登夫鳳凰兮翳華芝。”

顏師古註:“翳,蔽也。以華芝為蔽也。”

晉陶潛《雜詩》之九:“日沒星與昴,勢翳西山巔。”

宋陸遊《黃鴉吟》:“嗟哉黃鴉一何陋,性喜隱翳藏荒囿。”

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二》:“明鏡空空,故物無遁影。然一為妖氣所翳,尚失真形。”
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二幕:“屋內紗燈罩裏的電燈,暗暗地投下一個不大的光圈,四壁的字畫古玩,都隱隱地隨著翳入黑暗裏。”

3.指雲霧。

漢陸賈《新語·慎微》:“罷雲霽翳,令歸山海,然後乃得睹其光明。”

宋呂祖謙《臥遊錄》卷一:“司馬太傅齋中夜坐,於時天月明凈,都無纖翳。”

4.目疾引起的障膜。

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八引《三蒼》:“翳,目病也。”

宋梅堯臣《秋雨篇》:“日月是天之兩目,忽然生翳無藥瘳。”

葉聖陶《潘先生在難中》:“他提著包裹跨進廂房的當兒,以為自己受驚太厲害了,眼睛生了翳,因而引起錯覺。”

5.古時盛放弓箭的器具。

《國語·齊語》:“諸侯甲不解纍,兵不解翳,弢無弓,服無矢。”按,《說文·匚部》引《國語》“翳”作“醫”,雲“盛弓弩矢器也”。

6.通“殪”。樹木枯死。

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作之屏之,其菑其翳。”

毛傳:“自斃為翳。”

陸德明釋文:“《韓詩》作殪。”

7.引申為消滅。

《國語·周語下》:“而又奪之資以益其災,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。”

韋昭註:“一曰翳,滅也。”

8.通“瘞”。參見“翳釀”。

阅读:1005

●翳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