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
簡體彌字的筆畫:8畫;繁體彌字筆畫:17畫。
(彌,彌)
I
mí
ㄇ〡ˊ
〔《廣韻》武移切,平支,明。〕
1.遍;滿。
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:“國有大故天災,彌祀社稷禱祠。”
鄭玄註:“彌,猶遍也。”
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於是乎離宮別館,彌山跨谷。”
郭沫若《井岡山巡禮》詩:“陽光彌六合,紅星萬古丹。”
2.廣。
《文選·孫綽〈遊天臺山賦〉》:“結根彌於華岱,直指高於九疑。”
李善註引劉瓛《周易義》曰:“彌,廣也。”
3.終極。
《詩·大雅·卷阿》:“豈弟君子,俾爾彌爾性。”
鄭玄箋:“彌,終也。”
《文選·王粲〈登樓賦〉》:“北彌陶牧,西接昭丘。”
李善註:“《爾雅》曰:‘彌,終也。’謂終極也。”
清姚錫光《東方兵事紀略》:“倭彌不允,乃拒送蔭桓等長崎,始罷議旋滬。”
4.久遠;久經。
《楚辭·招魂》:“容態好比,順彌代些。”
王逸註:“彌,久也。”
《逸周書·謚法》:“彌,久也。”
漢蔡邕《胡栗賦》:“彌霜雪而不雕兮,當春夏而滋榮。”
5.彌封;彌補。
《舊五代史·晉書·吳巒傳》:“其子殺人,以重賂償之,其事方解,尋為州吏所恐,又悉財以彌其口。”
宋周密《齊東野語·王魁傳》:“禦試舉人,設初考官先定等第,復彌之,以送覆考再定。”
清薛福成《籌洋芻議》:“恐商利之未饒也,則酌撥漕糧而彌其闕乏。”
魯迅《二心集·〈進化和退化〉小引》:“此書首尾的各兩篇,即由新蘭麻克主義立論,可以窺見大概,略彌缺憾的。”參見“彌封”、“彌縫”。
6.益;更加。
《論語·子罕》:“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。”
南朝陳徐陵《詠織婦》:“弄機行掩淚,彌令織素遲。”
宋蘇洵《權書·六國》:“奉之彌繁,侵之愈急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國·天情道理書》:“鞠躬盡萃心彌固,鞅掌劬勞誌益專。”
魯迅《書信集·致蔣抑卮》:“形不吊影,彌覺無聊。”
7.姓。
春秋衛有彌子瑕。參閱《通誌·氏族三》。
II
m·
ㄇ〡ˇ
〔《集韻》毋婢切,上紙,明。〕
1.通“弭”。止息。
《周禮·春官·小祝》:“彌災兵,遠罪疾。”
孫詒讓正義:“漢時通用弭為彌,此經例用古字作彌……凡雲彌者,並取安息禦止之義。”
《穆天子傳》卷六:“擊鼓以行喪,舉旗以勸之,擊鐘以止哭,彌旗以節之。”
明彭時《彭文憲公筆記》:“蓋是時人心危疑,思得長君以彌禍亂,故不得已為此舉,亦事之變也。”
2.通“弭”。末端。參見“彌龍”。
3.通“靡”。奢侈。參見“彌侈”。
阅读:1010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