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所不聞
【成語】:聞所不聞
【拼音】:wén suǒ bù wén
【解釋】:聽到從未聽到過的。形容事物非常希罕。
【出處】: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越中無足與語,至生來,令我日聞所不聞。”
【示例】:自吾交仲素,日~,奧學清節,真南州之冠冕也。 ★《宋史·羅從彥傳》
【近義詞】:聞所未聞
【反義詞】:習以為常
【成語故事】:西漢初年,漢高祖劉邦派幕僚陸賈去賜給尉他南越王印授。尉他雖是中原人,久居南越稱王,不願幫助中原人誅暴除逆。陸賈勸慰他早日歸順漢王,說中國人多地大,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政令統一。尉他聽到這些聞所未聞的事後就歸順
(聞所不聞,聞所不聞)
聽到從未聽到過的。形容事物非常希罕。
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越中無足與語,至生來,令我日聞所不聞。”
漢揚雄《法言·淵騫》:“七十子之於仲尼也,日聞所不聞,見所不見,文章亦不足為矣。”亦作“聞所未聞”。
唐元稹《授王播中書侍郎平章事兼鹽鐵使制》:“得所未得,聞所未聞,昭然發矇,幾至前席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一一八回:“那襲人此時真是聞所未聞,見所未見。”
葉聖陶《倪煥之》二:“從英文讀本裏得知聞所未聞的故事,從國文課裏讀到經義策論以外的古人的詩篇:在煥之都覺得十二分醉心。”
阅读:1771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