渾化

ok8.org > 詞典 > 渾化

(渾化,渾化)

I

1.謂舊時科舉,被解送應試者全部錄取。

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京兆府解送》:“神州解送,自開元、天寶之際,率以在上十人,謂之等第,必求名實相副,以滋教化之源。小宗伯倚而選之,或至渾化。不然,十得七八。”

宋張世南《遊宦紀聞》卷一:“秋薦五十有五人,殊無確然之說。

世南嘗聞之先生長者雲,舊額三十五人。自範文正公守此邦,通榜渾化,驟增員數。”

2.同“渾花”。

宋朱翌《猗覺寮雜記》卷下:“骰子采有渾化。見《徐溫傳》:與劉信博,歛骰子曰:‘茍無二心,當成渾化。’一擲六子皆赤。”

II

1.渾然化一,融為一體。

明王守仁《傳習錄》卷中:“來書雲:質美者,明得盡,查滓便渾化。”

王闓運《論文體》:“古之名篇,乃自相襲,由近而遠,正有楷梯;譬之臨書,當須池水盡墨;至其渾化,在自運耳。”

郭沫若《文藝論集·兒童文學之管見》:“就鑒賞方面而言,必使兒童感識之時,如出自自家心坎,於不識不知之間而與之起渾然化一的作用。能依據兒童心理而不用兒童本位的文字以表現,不能起此渾化作用。”

2.猶懵懂。

冰心《南歸》:“涵從小是個渾化的人,往常母親病著,他並不會怎樣的小心伏侍。這次卻使我有無限的驚奇!他靜默得像醫生,體貼得像保姆。”

阅读:1262

●渾化(简体版)
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