晝伏夜行
【拼音】:zhòu fú yè xíng
【解釋】:伏:躲藏;行:趕路。白天躲藏,夜間趕路。指為避免被敵人發現所采取的秘密活動。
【出處】: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,夜行而晝伏,至於蓤夫。”
【示例】:風吹雨打露沾衣,~人跡稀。 ★陳毅《寄友》
【歇後語】:屬貓頭鷹的
【語法】:作謂語、定語;指秘密趕路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楚平王十分昏庸荒淫,竟霸占自己的兒媳婦,太子老師伍奢認為不妥被抓起來,楚平王命他寫信叫回外地的兒子伍尚與伍員(伍子胥)。伍尚回去後與父親被殺,伍子胥歷盡艱辛,晝伏夜行,十分小心風吹草動,終於逃到吳國
白天隱伏,夜裡行走。一種隱蔽行動。
《東觀漢記·郭丹傳》:“﹝郭丹﹞晝伏夜行,求謁更始妻子,奉還節傳,因歸鄉裏,為郡功曹。”
《魏書·蕭寶夤傳》:“文榮(華文榮)與其從子天龍、惠連等三人,棄家將寶夤遁匿山澗,賃驢乘之,晝伏夜行,景明二年至壽春之東城戍。”
陳毅《寄友》詩:“風吹雨打露霑衣,晝伏夜行人跡稀。”參見“晝伏”。
阅读:1835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