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
簡體嬰字的筆畫:11畫;繁體嬰字筆畫:17畫。
(嬰,嬰)
yīng
〡ㄥ
〔《廣韻》於盈切,平清,影。〕
1.頸飾。
《說文·女部》:“嬰,頸飾也。”
2.繫;穿戴。
《荀子·富國》:“辟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,佩寶玉,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。”
楊倞註:“嬰,繫於頸也。”
《後漢書·虞延傳》:“王莽末,天下大亂,延常嬰甲胄,擁衛親族,扞禦鈔盜,賴其全者甚眾。”
晉幹寶《搜神記》卷十一:“乃各作繡香囊一枚,盛以金珠環,預嬰二子。”
3.繞;圍繞。
《文選·司馬遷〈報任少卿書〉》:“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。”
呂延濟註:“嬰,繞也。”
《後漢書·卓茂傳論》:“建武之初,雄豪方擾,虓呼者連響,嬰城者相望。”
李賢註:“嬰城,言以城自嬰繞。”
宋蘇軾《厲法禁策》:“其罪至於除名,而其官不足以贖,則至於嬰木索受笞箠,此亦天下之至辱也。”
4.糾纏;羈絆。
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禍害至而疾嬰內。”
晉陸機《赴洛道中作》詩之一:“借問子何之,世網嬰我身。”
唐杜甫《晚登瀼上堂》詩:“四序嬰我懷,群盜久相踵。”
《新唐書·王龜傳》:“侍父至河中,廬中條山,朔望一歸省,州人號郎君谷,未始以人事自嬰。”
5.遭受;遇。
晉袁宏《後漢紀·質帝紀》:“今我元元,嬰此飢饉。”
唐王維《李陵詠》:“既失大軍援,遂嬰穹廬恥。”
明宋濂《懷遠大將軍於君墓誌銘》:“君以一書生,嬰亂世,乃能倡義旅以捍鄉邦。”
清周亮工《題蕉堂圖》:“公詩不宜作不吉祥語,予不能從,則予數嬰憂患自取哉。”
6.接觸;觸犯。
《荀子·議兵》:“延則若莫邪之長刃,嬰之者斷;兌則若莫邪之利鋒,當之者潰。”
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夫龍之為蟲也,柔可狎而騎也。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,若人有嬰之者,則必殺人。”
王先慎集解:“嬰,觸。”
宋陸遊《送湯淇公鎮會稽》詩:“舊盟顧未解,誰敢嬰其鋒。”
明高啟《要離墓》詩:“弱夫殺壯士,誰敢嬰餘怒。”
7.施加。
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遇之有禮,故群臣自喜;嬰以廉恥,故人矜節行。”
顏師古註:“嬰,加也。”
宋葉適《故知廣州敷文閣待制薛公墓誌銘》:“宴安之從,士如束蒿,礪其頸吭,嬰以斧刀。”
8.初生的女孩。
《玉篇·女部》引《蒼頡篇》:“男曰兒,女曰嬰。”
9.泛指初生兒。
《釋各·釋長幼》:“人始生曰嬰。”
10.通“纓”。套在馬頸上的革帶。
《釋名·釋車》:“鞅,嬰也。喉下稱嬰,言纓絡之也。”
《國語·晉語二》:“亡人之所懷挾嬰瓖,以望君之塵垢者。”
韋昭註:“嬰,馬纓。”
11.通“罌”。
《穆天子傳》卷二:“天子乃賜之黃金之嬰三六。”
洪頤煖校:“嬰,古罌字。”
12.通“鸚”。參見“嬰母”。
13.姓。
《廣韻·平清》引漢應劭《風俗通》:“嬰氏,晉大夫季嬰之後。”
阅读:1209
©2015-2020 ok8.org 文學庫